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分校劳曦玮:和学生一起感悟青春的苦与乐

2016-09-07 10:1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IMG_4648

从教五年来,我从一名“手忙脚乱”的新入职教师,成长为了一个“初摸门道”青年教师。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毕业班,拿到了第一张中考成绩单。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不断学习,不断收获,和学生一起感悟着青春的苦与乐。

智慧的爱,帮助学生成就更好的自己

总有人说,爱是师德的魂。我认为,教师的爱,应该兼备无私的情怀与智慧的方法,信任和关怀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成就更好的自己。

三年前的那个夏天,我接下了初一(5)班。拿到学生资料后,看似不怎么乐观的现实摆在眼前。学习基础弱,行为习惯散,家庭环境复杂,42名学生80%是随迁子女,且不少都是小学的所谓“偏常生”。要帮助这些有些“特殊”的孩子,首先应该全面的了解他们。学生报道时,我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演说”,没有谈学习,没有讲班规,而只是告诉学生一点:未来三年,我希望做除了父母外,最信任和爱你们的人。开学初期,我便利用休息时间家访了每一位学生。在沟通过程中发现,频繁的转学,不那么优异的成绩,使得这些孩子永远都不在所谓“好学生”的行列,严重缺乏认可度和成就感。长此以往,便习惯了“普通”,甚至用更为消极的方式来制造“存在感”。

找到问题的症结,我决定应用团体动力学,帮助他们建立新的自我认识和价值结构,在团体发展中寻找前进的动力和成功的体验。让这群“普通”的孩子们,谱写出“不普通”的青春故事。

考虑到班级情况,我从不衡量孩子们的成绩高低,而是鼓励他们抛弃小学的“黑历史”,从头开始,只和自己比进步。“做最好的自己,拼最美的明天”这句班训就是大家的共同目标。多元化评价,对孩子身上的每一处亮点都及时鼓励,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提升动力。在五班,永远不会冷场。孩子们都愿意将他真实的想法表现出来,并会为一道题的正确解答或一个活动的精彩参与而雀跃不已。因为,他们的确感受到了,让自己有价值的快乐。

运动会,我亲自和孩子们一起排练入场式,为每一名运动员摇旗呐喊。艺术节,我作为指挥参与合唱,与孩子们共同高歌。老师不再是看客,而是活动中亲密的伙伴,这让孩子们对于每项活动都非常上心,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快速增长。三年来,班级几乎包揽了学校各项文体比赛活动的冠军。在集体努力和集体收获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更加以五班为荣。满满的正能量,促使他们不甘落后,努力成为更加出色的自己。

由于家庭环境所限,我的孩子们在精神层面的视野都较为狭窄。于是,在每一位同学生日时,我会将精心挑选的书籍或旅行时拍摄的明信片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并附上温暖的个性化赠言。鼓励他们将来也凭自己的本事走出去,到更广阔的天空下去闯一闯。一次升旗仪式上,我班学生以“身在普通,心在巅峰”为题进行了演讲,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为之努力的决心,而我与学生们共创的五班班歌,亦是围绕这个主题,感人至深。

三年中,我信守了最初的承诺。无论是在深夜寻找离家出走的孩子,还是在春节陪父母返乡未归的学生放烟花,只要有需要,我总会出现在他们身边。

三年中,五班每一个孩子也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入学时英语字母都写不全的龙同学成为了学习标兵,中考520分以上。开始默默不愿说话的军同学当上了班长,受到大家的一致赞许。就连曾多次打架旷课最让人头疼的鹏同学,也在初三时由衷的说:“老师,我知道你们是真的为我好,我也该长大了。”2015年的夏天,他们顺利从初中毕业,走向了各自发展的道路。原班42名同学,有50%以上升入北京和老家的高中,其中包括丰台二中,河北沧州一中等省市区重点。其他孩子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择了适合的职业规划路线,为更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着。

而我个人也在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于2014年进行的北京市第二届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并在情景问答环节获得了最高分的智慧奖。2013年被评为丰台区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2015年被评为丰台区优秀班主任。2016年被评为丰台区师德先进个人。所指导的班会,撰写的教育案例和班级主题活动设计也分别多次在市级,区级评比中获奖。

 聚焦课堂,不断学习践行课改大方向

针对我校我班较为特殊的学情,结合新课改对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孩子的探究与创新能力的要求。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每节课都使用精心设计符合班级学情的学案。用恰当的问题或研究主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性较强的探究思考。同时,针对数学学科由“双基”变“四基”的要求,在课堂除关注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充分落实外,还重点关注其基本思想方法的引导,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既有所思,又有所得。

面对差异较大的班级个体学情,我在每节课都注意设置有层次的任务阶梯,让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完成和可以探究的问题,增强个体特别是学困生的自信心,保护其学习动力。布置适量且有明显层次区别的作业,让不同学力学生各取所需。同时,关注个性化指导,做到每周都能至少有一次面批到每一位同学的作业,通过深入访谈充分了解学生出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并以此改进课堂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都划分了6人小组,并在全体同学的共同讨论下,制定了可行性高,操作性强的小组协同学习计划。课上,小组成员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与交互,课下,小组成员在互助辅导的过程里培养表述和倾听的能力。同时,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更能够将真实的问题展现出来,教师在收集情况的基础上在给予适时的指导,效果更佳。

由于方法先对适合学情,教学成绩在校内较为突出,在区同等水平学校中具备一定优势。2015级所带的两个毕业班作为学习划分的基础班,数学中考成绩均大幅超越区平均线。

在我区导师带教计划中师从区数学学科教研员俞京宁老师,多次承担校级,区级,及中国特色品牌校的市级研讨公开课活动。并能注重将教学过程中的点滴积累下来,撰写的教学设计和论文,参加的说课比赛和微格展示等多次在市区级评比中获奖。

科研探索,积极交流广纳百家之智慧

2015年起跟随教研员俞京宁老师,进入区重点课题组,围绕学生错题的利用与分析这一核心内容进行实践性的研究,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参与学校关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核心能力的小课题研究,注重聚焦课堂呈现的实际问题,做有成效性、可测量的分析和改进,帮助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区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信任之下,多次在校级教育教学培训,区级班主任培训等活动中介绍工作理念及方法。与各位优秀老师们的交流讨论,让我收获了更多的经验与灵感,并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做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2015年11月,随丰台区手拉手支教团队远赴新疆和田十四师参与交流活动。其间,在当地三所中小学进行了围绕班主任工作的讲座和交流。边疆孩子们的善良淳朴求学若渴,与边疆老师们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震撼人心。也更加坚定了我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心与决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母校的校训作为教师最高的职业准则,始终激励和鞭策着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坚定信念,积极学习,稳步成长,为帮助更多的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