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教授苏新:一朵不知疲倦的浪花 矢志祖国海洋教育

2016-09-07 17:3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苏新,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职称,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石藻类学会副理事长。

30 年来,作为一名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普通党员,苏新教授认真负责地承担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主讲了近十多门跨越 4 个不同学科的课程。她热爱祖国、尊重教学事业、爱护学生、具有突出的“蜡烛奉献精神”;她治学严谨,言传身教,努力将科研为教学服务。她认真、谦逊的人格、丰富的海洋地球科学考察研究经验及知识财富,影响和引导了大批对海洋充满向往的学生和年轻教员。自 2007 年来 5 次被全校学生选为“我心中最优秀的专业课教师”。

赤子情怀、报效祖国

30 多年来,苏新忠实于党、热爱祖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和新兴的海洋事业踏踏实实地工作着。

1982年苏新研究生期间师从我国著名微体古生物学家郝诒纯院士从事海洋地学科学研究。为了解先进国家的专业知识和技术,1991年苏新远赴德国基尔大学海洋地球科学中心进行访问和攻读博士学位。这是一个国际一流海洋地球科学研究所。德国博士论文要求十分严格;通过勤奋学习,她在三年期间完成以优秀成绩完成了博士论文;同时期,她如同海绵般地吸取和了解海洋地球科学中多学科国际前沿知识和进展,极大地充实了她的专业视野和知识;她的这些无形的财富回国后也帮助了更多的后辈学子。1997年她遵守回国和回校工作的承诺,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和条件,毅然决然回到祖国,踏上了报效祖国、开展海洋地学教学和研究的新征程。

教学严谨、育人为本

回国以来,苏新响应学校教学任务的需求,先后主讲了近十多门跨越 4 个不同学科课程的教学。她教学严谨、每堂课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具有“蜡烛奉献精神”。

苏新早年主讲本科生“古生物学”,“现代生物与生态”及校内公选课“气象学和气候学”与“德语入门”、“大学英语”等课程;2005 年我校海洋学院成立,需开设一系列新课,缺乏教员,多门课交给她,如“海洋科学概论(双语)”、“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学”等。每门新课从开始建设到完成授课任务,都要花大量精力和时间,她任劳任怨用多个寒暑假和无数个夜晚、勤勤恳恳查资料、认真做课件和备课,并为之放弃了不少承担科研课题的机会。她坚持以育人为本、在学生中提倡热爱祖国、有远大抱负、做到“四好”(思想好、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课堂中循循善诱、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通过认真思索发现答案,培养学生主动思维方式;主张“授予鱼不如授之渔”并指导学生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提倡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动手和野外认真实践的能力;多次亲自带领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山东日照、天津塘沽等海岸带地区、从高山到深海(海拔五千米羌塘无人区到世界三大洋)进行海洋地质学等学科的野外实践考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创新能力。

苏新教的授课效果历年均被评为优秀,多次获得校“师德先进个人”、校“教学优秀三等奖”、“优秀党员”、“我心中最优秀的专业课教师”等荣誉。

苏新主持了国家 973 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她在学术上一丝不苟,而且将良好的研究习惯传授给学生;她为国家培养了多个学科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生。这些毕业生已在有关行业中成长为青年骨干。

尊重科学 探索发现

30多年来,苏新秉承着对海洋和科研事业的极大热情,积极响应我国海洋科学快速发展的需求,投身于我国在天然气水合物、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等国家急需领域的调查和研究中。20 多年参加了 20 多个航次的国内外考察。她带领课题组师生考察海域及航线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以及我国近海等多个海域(图 1)。她还是大洋科考中鲜有的“女首席”之一。她每次都出色的完成各航次的所负责的工作,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尊重和赞扬。她幸运地亲自经历和见证了 20 年来我国海洋地质科学发展中几个重要的“第一航次和重大发现”,如1999年国际大洋钻探南海第一钻,2007年春我国在西南印度洋首次发现超慢速洋中脊的热液活动区,

2007 年夏我国南海首次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2009 年祁连山冻土区钻探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在我国涉海高校,她也是唯一一位有如此繁多、纵横多个学科的海洋考察航次的教师。

2012 年荣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女科学家贡献奖”,2014 年荣获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科学考察先进工作者”。

多年来,苏新教授主持国家 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天然气水合物专项等 30 多个课题;发表论文 70 余篇。部分成果已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励,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09 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2013年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3 年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

敬畏后生 培养骨干

苏新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开展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出色的完成了“海岸带生物地质过程实践教学探索”项目,获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她无私忘我,注重对青年教师后备人才的培养,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带他们一起备课、一起出海、一起野外考察、一起研究课题,彰显出闪光的人格魅力。在她的帮助和带领下,年轻的教师们成长迅速,逐渐成为海洋学科的骨干和栋梁。

执教三十多年,苏新同志就像一朵不知疲倦的浪花,矢志祖国海洋教育和科研事业,扎扎实实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人,在无私中彰显魅力,在平凡中凸显伟大。她影响和引导着大批对海洋充满向往的学生和年轻教员,为祖国海洋事业推波助澜,续创辉煌。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