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母亲到教室上课”的思考

2016-09-13 08:45 光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带母亲到教室上课”的思考

日前,一条贵州大学老师带着年迈母亲上课的微博引发了网友热议。微博照片中,老人坐在教室的后排,老师在前面授课,学生还像往常一样认真听讲。这一暖心的场景让不少人点赞。记者了解到,这位老师是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胡鸣。胡老师今年已经58岁,由于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对他依赖性很大,因此,胡老师走到哪里都要带着母亲。

9月10日教师节之际,胡鸣老师接受了光明日报独家专访,谈了自己带着母亲上课的来龙去脉,并谈了自己对于高校德育教育的一些想法,以飨读者。

老师上课,带母亲到教室,是家里的一种特殊情况。我母子相依为命多年,母亲患老年痴呆症,只认识自己儿子,也很依恋儿子。好好善待自己母亲,并不是我的负担,而是母爱让儿子做的回报,也是做儿子的本分。这是中华儿女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血脉中固有的基因。

看到老师把妈妈带来教室,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游子,对自己妈妈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老师还没正式讲课,学生都报以掌声,这正是对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生动诠释。

我没有想到人们会为此点赞,我更没有料到自己一不小心竟然成了“名人”。事后细细思考,点赞又是很正常的事情——人们点赞的不是我本人,而是人格化的所有中华孝子。

“老师带母亲上课”和“学生带母亲上学”都是中华儿女传统美德的体现,但也都是因为家庭特殊困难的无奈之举。作为教师的我,不是经济上困难请不起看护,只是痴呆的老娘特别依恋自己的儿子,几分钟不见儿子就担惊受怕。面对这样的老娘,哪个儿女不心疼,谁又忍心把老娘关在屋里?我从来不曾想过带老娘来教室教学生“孝”的传统美德。我是教授经济学知识的,但是,学生也深刻感受到老师孝敬其父母的事实,他们认为这就是“言传身教”。

“老师带母亲上课”也好,“学生带母亲上学”也罢,都是特殊困难所致,必然会得到人们同情。尤其是贫困学生,特别需要社会的关爱,他们绝不是想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去“作秀”,以达到社会资助的目的。因为这些身处困境还能考上大学并“带着母亲上学”的孩子,一定是生活的强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还是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学知识要活到老学到老,做人也是同样。大学里的大师、名教授都有其艰辛的人生和事业历程,能够多听听他们的课,学习他们勤奋、进取的精神,以大师为楷模、榜样,不仅是青年人思想教育最好的内容,也是活生生的教材。

作为教师,我们始终提倡教书育人,不论你教什么专业、什么课程,老师站在讲台上,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学生,因为老师是学生最现实、最直接的榜样。而做一个好老师很不容易,要做学生的榜样就更不容易。要能守住寂寞和清贫,也要教学生接受你寂寞和清贫的人生。

(光明日报记者 吕慎整理)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