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海淀区教委学前科科长,杨宝玲总是说,“我们要办辖区居民满意的幼儿园,既要服务好幼儿园,更要服务好家长让家长满意,让家长脸上带着笑。”为了这个承诺,10余年来,杨宝玲孜孜不倦地耕耘在海淀学前教育这片沃土上。
她带领科室成员走遍了辖区内每一所幼儿园,全面把握园长的办园思路及困惑,帮助园长拿主意;
她主动了解教师的诉求,及时调整幼儿园教师培训策略;
她倾听家长的心声,为家长送上优质的早教服务和家教指导;
她始终以“孺子牛”精神,立足岗位,带领学前科下乡入队,深入到街镇、乡村,走进部队,深耕着海淀学前教育这片沃土。
杨宝玲
顾全大局,在领导眼里是“消防队长”
在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她积极为各类幼儿园争取市区级资金支持。很多幼儿园乘势发展,进行改建、扩建、翻建,改善办园条件,但是改造期间在园儿童的安置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百姓的首要问题。为了“办辖区居民满意的幼儿园”,杨宝玲带领科室成员几乎走遍了每一所扩班、扩建、翻建的幼儿园,头戴安全帽走进工地、查看设计图,指导幼儿园安全建设和依规使用经费,协调幼儿园之间的参观交流,特别是妥善安置好每一名在园儿童。
2016年春季,很多部队幼儿园接到上级文件,军队拟停止对外有偿服务,这对幼儿园来说,就得停止对社会招生。海淀区内有部队幼儿园36所,在园儿童16000余名,占全区在园儿童总数的26.5%,是海淀区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部队幼儿园停止面向社会招生,一大部分孩子势必进入周边幼儿园,但周边幼儿园收容能力有限,供需失衡,会导致家长情绪波动,危及社会稳定。对部队幼儿园来说,如果不招收社会生源,一部分师资面临分流,这都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问题。得知这一消息后,杨宝玲顾全大局,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研究对策,提出“三步走”建议,即首先要稳定园长情绪、再争取部队支持、同时做好招生应对策略。随即组织园长座谈会,由区教委领导与部队主管部门进行了政策沟通。部队幼儿园主管方表示,将优先招收部队子女入园,学位富余的情况下可适当招收地方孩子。就这样,把园长、家长关心的问题,甚至让人焦虑的话题,化解在有效沟通之中,实现了区域内幼儿园顺利完成招生工作。
换位思考,在园长眼里是可靠的“贴心人”
发展优质的学前教育,既是政府和教委的责任,也是园长的办园目标和追求。“在办园目标及其工作部署上,我们对幼儿园、对园长一项是严格要求,进行专业指导,但在工作方式方法上,我们要主动换位思考,关心、帮助园长解决问题。”在杨宝玲看来,“不一定能够帮助园长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们可以帮助园长出主意、想办法,甚至是倾听园长的心声,帮助他们反映合理诉求。”
在海淀区幼儿园的园长们中间有这样一个说法,“杨科长是园长的‘贴心人’,有困难、有问题找学前科”。新园长上任,她会用各种方式和园长沟通,帮助园长尽快胜任岗位职责;得知哪个园长生病了,主动问候或派人前去看望;有园长在管理中出现困惑主动协调解决……为了加强幼儿园间的沟通合作交流。
“假如我们是家长,假如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是什么心情?”每次与家长沟通时,杨宝玲都要求自己如此换位思考。如今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又有胃病,但杨宝玲工作起来却从不惜力。她总是感到精力充沛,而时间不够用。她说,做了学前科科长,能有机会更多地为幼儿园、为家长做些事情,理当珍惜。
改革创新,在同行眼里敢于“吃螃蟹”
在同事们眼里,杨宝玲身上洋溢着一种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魄力。2015年秋季幼儿园招生时,海淀区出了一个“神器”,那就是“海淀区幼儿园适龄儿童信息采集服务系统”。这是杨宝玲按照教委的决策精神和领导要求,带领学前科做了大量的调研和论证之后的成果。
该服务系统内有全区在册幼儿园基本情况和招生信息,家长登陆网站注册后,可便捷地了解到每一所在海淀区审批、注册幼儿园的信息,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多10个入园意向,减少了家长往返幼儿园现场咨询时间,消除了家长排队等候的苦恼。同时,系统也提供了审核、录取状态查询的功能,家长可以实时了解幼儿园招录的进程和结果,增加了社会满意度,为幼儿园招生工作提供服务,促进依法办园。
虽然互联网已经进入教育领域各个方面,但把信息技术引入学前教育管理,服务家长、服务社会居民,在全市还是头一家。2016年,海淀这个“神器”被其他区县借鉴。
当然,干好教育工作,一定要尊重教育规律。10多年来,她把保教工作的重点放在社区早教上,始终遵循“让科学的早期教育走进千家万户”的信念,脚踏实地,创新工作。在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指导幼儿园走进社区,依托幼儿园的专业资源,有效利用社区资源建立早教活动站,多形式为适龄儿童及其家长提供服务与指导,着力提升0-3岁婴幼儿早教服务与家庭教育指导覆盖率,逐步构建了具有海淀特色的“1+1”社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模式。海淀区的早教经验也多次在全国、全市交流分享,海淀区也因此成为全国社区早期教育试点区。
甘于奉献,在百姓眼中是不可多得的“好公仆”
在女儿上初中的时候,因为工作繁忙,杨宝玲总是不能准时回家做晚饭,于是,她就每天凌晨起来给女儿把晚餐做好放冰箱里。女儿上高三了,学校离家很远,女儿就自己在学校附近找地儿学习,等着她下班一起回家。父亲去世的当天,她还在迎接市级早教示范基地检查的现场进行工作汇报,就是这样,她将自己8小时之外的时间更多地花在了工作上,不计个人得失,忠实于当初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选择,追求着自己的学前教育梦。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杨宝玲的付出,也被很多家长也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在北部新区实验幼儿园凯盛园开园的当天,家长们集体为区教委学前科送上了一面锦旗,锦旗上写着“ 情系民生为民解忧,人民公仆造福百姓”,像这样的锦旗,学前科还有很多。一位家长代表激动地说:“我们感谢政府,感谢幼儿园,我们看到了像杨科长这样的干部能够及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替百姓做事,我们希望这样的干部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