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被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特聘为教授聘任仪式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举行,谭盾成为他也是首位受聘于该中国音乐学院校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的音乐家。中国音乐学院聘请当代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为中心特聘教授,王黎光院长为谭盾颁发了聘书,师生们共同见证了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表示,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将以谭盾教授的受聘仪式为起点,延揽国际国内音乐人才,树立起中国乐派的大旗,为中国音乐学院搭建更高、更广的平台,力争早日步入世界一流音乐院校的行列。
中国音乐学院要培养无数个“谭盾”
谭盾说,“中国音乐学院的老院长、老教授是我以前的老师,我也非常仰慕王黎光院长的才气、志气和号召力,来到中国音乐学院就是想努力把中国音乐的教学和理想结合起来,把校园和世界连接起来。”
王黎光院长说,谭盾的音乐有非常深厚的国学底蕴,他对中国音乐元素的理解与运用非常精湛,对于中西音乐交融和时代创新也是独树一帜。并他充分肯定了谭盾从传统到先锋,在室内乐、交响乐、电影音乐、声乐等方面的丰富实践经验和重大成就。他期待谭盾能为中国音乐学院学子带来不一样的音乐教育。
王黎光进一步阐释了中国音乐学院的办学理念——“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承国学,就是中国音乐学院立志将音乐家心里的这些中国音乐元素凝聚起来;扬国韵,将来我们的学子也能像谭盾这样的音乐家一样,站在国际舞台上并独具中国人的气质和韵味;育国器,中国音乐学院要培养无数个“谭盾”;强国音,表示,当中国音乐学院培养出无数个像谭盾这样的音乐家时,中国音乐学院就能真正步入世界一流音乐院校的行列。
“希望你们把从事中国音乐当饭吃!”
谭盾围绕“使命”、“学派”、“技巧”三个关键词,论述了中国乐派的建立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关于音乐的使命、学派、技巧三者的关系,谭盾认为,音乐的使命在于人与人的交流、人与神的交流、人与大自然的交流、人与精神的交流。音乐的使命能够引发不同时代人的不同共鸣,而共鸣需要一个交流的平台。人们希望在一个平台看到不同的东西,于是就产生了学派。如果没有交流的平台,学派是没有意义的。音乐的技巧关乎音与音,音与人,音乐的表达是有技巧的,但如果技巧不放到哲学美学的层面去思考,也是没有意义的。
谭盾还对国音学子提出殷切的期望:“学习音乐的人要多多采风,尤其要从人类学的角度,亲自去看看原本的东西,用非常直接的方式去感悟,一定要真正面对自己最熟悉的传统和信仰。有信仰,才会懂得什么叫学派;懂得什么是学派,就会发现没有技巧、没有艺和术的完美结合是不能称之为艺术的。希望大家在有生之年,把从事中国音乐当饭吃!”(林露 马学文)
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简介:
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于2016年5月由北京市教委批准成立。根据创新中心建立计划,中心将努力建立一支具有国际高水平的研发队伍,面向国内外招聘一批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引进一批国际顶尖人才,使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成为中国音乐理论研究、中国音乐创作、中国音乐表演的龙头和基地,推动“中国乐派”的建立,向世界传播中国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