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温州妈妈成国内首位女性工程潜水员

2016-10-07 17:18 钱江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38岁温州妈妈成国内首位女性工程潜水员

潜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有一点浪漫。但当潜水和救援或水下作业联系在一起时,那就是不一样的场景了。漆黑的水底,你甚至不知道会碰到什么,会遇见什么危险。

这样的潜水工作,也叫工程潜水,在国内,之前还没有一个女性进入这个领域。直到前些天,一位来自温州乐清的女人,改变了这一局面。

38岁的她,取得了由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颁发的“工程潜水空气潜水员证书”,成为中国工程潜水史上第一位女潜水员,而她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公益救援队中能上最前线。

心愿

5年前加入公益救援队做后勤

一直想参与“前线”救援

她叫杨赛琴,是乐清柳市人,在当地有一份稳定工作。从外面看,她梳着一头长发,显得贤淑文静。但很多人说她有着女汉子的性格——酷爱户外运动,爬山、骑车、蹦极都是她的最爱。

5年前,杨赛琴开始从事公益救援活动,当时,作为一个已过而立之年的母亲,救援队让她做后勤保障工作。接听救援电话,安排救援人员和装备统计,是她5年救援工作的主要内容。

“有时候,碰到救援队员实在不够,我也提出要一起参与,但大多数情况,还是被队员们婉拒了。”她说。

作为救援中心的一员,她常接到水上出险求助电话,在救援过程中遇上情况复杂的水域时,给救援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这促使她产生了学习潜水的想法,“我们救援队有工程潜水证的只有3个男队员,如果我能考出这样的证,说不定以后就能派我去了。”

有了这样的想法,她先开始学习休闲潜水,并取得澳大利亚PADI潜水协会颁发的开放水域潜水证。

但后来她了解到,按国际惯例,休闲潜水不能进行水下作业。出于对水上救援公益事业的热爱,她决定挑战自己,继续学习工程潜水。

“一开始家里人是反对的,他们说,从来就没听说过一个女人在水下救援的。”她说,“我很多次跟家人耐心沟通,先让我的孩子同意,最终说服了其他人。”

培训

与飞行员选拔标准

不相上下

杨赛琴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交通部东海救助局温州基地相关领导,他们知道后,非常支持。“他们说,或许,从我开始,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愿意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随后,她被推荐到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并进入上海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培训机构接受培训,为期三个月。

工程潜水主要为专业的水下救援、抢险、打捞等提供服务,与其他潜水活动不同,工程潜水对潜水与水下作业技术、技能和风险控制能力要求较高,且具有严格的工作规则和标准。

对杨赛琴来说,身体素质是第一关,因为工程潜水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极为严格,与飞行员选拔标准不相上下。

此外,潜水员还需通过氧过敏、耳膜感应和调整平衡内外压力等各项考核,还要过“三关”:体能关、技能关、心理关。

不过,队友们对她抱有信心。一名男队友印象非常深,他记得,一次到厦门进行潜水培训,所有男队员潜到20多米深处就产生了幽闭恐惧症,没坚持几分钟就上来了。但杨赛琴心理素质很好,她能在海底20多米深处呆上半个小时仍若无其事。

难关

几次潜水都遇上生理期

这个麻烦男队员可没有

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是学习工程潜水的第一步。一套近百斤重的潜水装备,就让杨赛琴不好受。

“幸好和我一起学习的几十名男性学员,都很照顾我。”杨赛琴说,她的装备是所有学员中最轻的,总重量约70斤。

初次学习工程潜水,对她而言难度最大的是要适应水下环境。“跟休闲潜水完全不同的是,这里的潜水训练,完全看不清周围是什么东西,只有伸手不见五指的黑。”

正因为眼前漆黑一片,所以,在学习工程潜水之初,主要是克服心中的恐惧。“有时候,你不知道脚下可能踩到什么,或摸到什么,这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慌张,这可能导致供氧不足而溺水。”她说。

对女性来说,还有一个困难,就是遇上生理期时,特别苦,因为女性怕寒,长时间泡在低温水中,寒气易侵入体内。

“好几次训练,都尴尬地碰上了我的生理期,我也因此受寒。刚开始训练的几个月,我受寒后反复感冒,后来通过中药调理,身体状况才有所好转。”她坦言,相对于男性,女性从事工程潜水确实更不易。

好在训练时,教练都会排除危险因素。经过了628学时的理论和实操培训学习后,杨赛琴终于获得了由中国潜水打捞协会颁发的“工程潜水空气潜水员证书”,成为获得该协会颁发证书的首位女性。

多数男性学习这门技能,是为了以此找到一份相应的工作。但杨赛琴说,她希望能用这个技能,在今后的救援过程中发挥力量。

通讯员 徐家琪 记者 王益敏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