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瑞金四中初一五班刘存豫:《不忘革命先烈 传承长征精神》

2016-10-09 09:3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是啊,今天的我们,沐浴在灿烂阳光下;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新瑞金。可是,我们怎能忘记,80多年前,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队伍从瑞金出发,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忘不了,沙洲坝七堡村的杨荣显送出了他的八个儿子:一生保,二生保,三生保……八生保。人们都劝他说:“你好歹留下一个养老哇。”杨荣显摆摆手:“革命不胜利,我心不能安。”最后,他的八个儿子没有一个活着回到瑞金。

忘不了,叶坪乡华屋村的十七个男子汉,在长征出发前每人栽下了一棵松。他们说:“如果我们回不来,就让这十七棵松树替我们守护村子吧。”如今,十七棵松树长得郁郁葱葱,十七个烈士的英灵永远地长眠在历史的长河中。

忘不了,武阳乡的陈发姑将新婚第三天的丈夫朱吉薰送上了长征路。临别前,朱吉薰对陈发姑说:“革命胜利后,我一定会回来。”可是陈发姑守望了整整75年,直到112岁高龄,直到双目失明,朱吉薰都没有回到她身边。

其实,永远回不来的又何止是他们呢?在瑞金的红军烈士纪念馆,一组统计数字清晰地记载了瑞金人民为中国革命所作的贡献——上世纪30年代,瑞金人口为23万多人,有5万多人参加红军和地方革命斗争,参加长征的有3.5万人,其中1.7万人牺牲在长征途中。也就是说,长征平均每行进500米,就有一个瑞金人倒下。

山无语,水无声。多少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今天,当我站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踏着先烈的血迹再次默哀,我常常想: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亲人、牺牲自己的生命呢?难道他们不知道有多少险山恶水、枪林弹雨挡在面前吗?难道他们不知道出发也许就意味着一去不复返吗?

不,不是的。那一定是对革命事业无比坚定的信念,那一定是对共产主义无比坚贞的信仰!那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无私无畏的长征精神。

正是这样的精神,支撑着红军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赢得了革命的胜利;也正是这样的精神,照耀着新时期的瑞金人民,排除万难建设出一个美好的家园。你看,今天的绵江两岸,绿荫华盖、灯火通明;今天的瑞金城乡,百姓安居、事业兴旺;今天的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描绘着未来的美好蓝图;今天的中国上空,一颗名叫“长征”的火箭射向苍穹,亿万中华儿女的飞天梦成为现实。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而今,传承长征精神、建设伟大祖国的接力棒应该由我们接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应该是我们对历史,对时代最好的回答。就让我们树立远大理想,奋力拼搏,让每一个脚印都无愧于长眠在脚下的英雄吧!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