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发展的教师更能适应变革

2016-10-11 13:32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主动发展的教师更能适应变革

从一名入门的教学新秀,快速成长为深受学生喜爱的骨干教师,不但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坚实、专业技能本领出色,而且研究与指导能力突出、教学经验丰富——这无疑是每一位教师的理想与追求。那么,怎样才能减少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波折,顺利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呢?

青年教师

明确目标,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

杨德伦(北京市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特级教师):有人曾经说过,所有人的任何领域的成功,都归之于“10000小时准则”,即每周20个小时,10年10000个小时的潜心付出。

一个教师的成长包括这样几个阶段:初为人师,合格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其进阶的快慢跟个人的禀赋、努力的程度、职业的追求以及人际交往、社会机遇有着很大关系。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不一样,找到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路径,是每位教师必须思考和要做的事情。

教师的专业发展贵在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及创新发展。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外力,但更需要自主与主动——这是最恒久的发展动力。只有时时怀着“我要发展”的强烈愿望,外力才会起更大的作用,也才会争取到更多的外力相助。

高传利(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特级教师):初入职场的新教师,首先要制定一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规划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一个三年发展目标。规划是指南针,是前行的风向标,它有助于新教师摆脱初入职场的茫然,树立一辈子从事教育的信念,从而迅速地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其次要尽快找到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来到一个新单位,要尽快熟悉并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对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文化的认同度,增进单位归属感和职业使命感。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学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学校文化的浸润。

再次要尽可能缩短新教师的角色转换期。通过岗位培训、师徒结对等形式,加强师德修养,提升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初步掌握教学新方式、新技能、新手段,形成教育教学能力。向老教师、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是一条捷径,他们教学的甘苦和经验,对自己是最有益的营养,可以使自己少走一些弯路。

最后还必须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一个教师能否立得住脚乃至走向成功,练就扎实教学基本功,站稳讲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同一个学游泳的人,既然已经进入水中,那就必须学会生存的本领,至于用什么姿势,游得怎么样,那就看自己的努力了。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

骨干教师

自我提升,从教书匠走向教育家

高传利(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特级教师):对骨干教师而言,遭遇专业发展道路上的“高原区”在所难免。要想突破发展瓶颈,我的建议是:

一要树立新的专业发展目标。安于现状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一个有追求的教师应当不满足于“骨干教师”的现状而向“教学名师”发展,不满足于“教书匠”的现状而向“教育家”发展。只有这样,才会消除职业倦怠,找到职业幸福感。我们高兴地看到,国家正在推行的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政策,也为骨干教师进一步提升自己,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要多些研究的眼光和意识。搞好教学是每一位教师首先要做的事,但仅此还不够,还必须做些教研,否则只能在低位徘徊。要有意识地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做些研究,甚或做课题进行更专业的研究。有研究才有思考,才有生命的冲动与激情,才会有所发现和收获。

三要主动加入一些专业交流的群体。加入某个专业群体,就是加入某种专业组织,进入某个专业圈子,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探讨、碰撞,有助于自己的专业提升和发展。

四要做一名好读书的有专业尊严的教师。好的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多读书,读好书,一个人不会因生活的平静与安逸而懈怠。与书籍为伴,才能保持一个人灵魂的高贵。教师就要用学识赢得尊重,用学术赢得专业尊严。

杨德伦(北京市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特级教师):主动发展是避免骨干教师停滞不前,激发再发展的动力。

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深入实践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不深入实践研究,教学质量、工作业绩、经验积累等,都无从谈起。而“带题”开展实践研究,又是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总结出高质量教学经验的最佳途径。

所谓“带题”研究:不是说仅有研究专题而已,而是要时时地、自觉地、实实在在地以研究专题引领并革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而不断提高教学实效;不仅限于应用别人现成的专题研究成果,而要在亲身实践与理论学习、观摩研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不断拓展专题研究的新领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策略、丰富自身的新感受与新认识。

变“要我反思”为“我要反思”。反思与总结是研究实践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既是对前面研究实践过程的提炼与升华,又会鞭策和指导自己更深入地开展持续性研究与实践;既是开展行动研究,增强革新实践针对性、有效性的不竭动力,也是不断积累系统教学经验,成就自己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保证。总之,它决不是仅供别人检查的,更不是做出样子给他人看的。

平日,上班路途远,工作负担重、压力大、时间紧,这些都是客观事实,然而又都不是疏于反思和总结的理由。要善于挤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积零为整;要拿起笔,写起来,写下去,铢积寸累,积微成著,在此基础上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声音

做课堂、课程的领导者

赵美荣(北京教育学院通州分院特级教师):近年来,北京市教改逐步迈入深水区,一系列改革措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作为一名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师,我时常思考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最近,再次学习了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文件,深深感觉到从宏观层面来说未来教师应该具有“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16个字的专业标准。

从中观层面来看,关注教师的核心素养,既要关注教师的专业素养,也要关注和发展教师专业外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教师核心素养和基础素养两方面内容,教师核心素养应包括:学科素养、课程素养、教学素养、育人素养、管理素养和科研素养六方面,基础素养主要是指教师的师德素养;教师的专业外素养主要包括:自我发展素养和生活发展素养两方面。

从实践层面来看教师的核心素养,未来教师不仅应是课堂的领导者,还应是课程的领导者;不仅应是学生的心理咨询师还应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不仅应是教育科研的专家还应是互联网方面的高手;不仅要处理好自我发展与专业发展的关系,还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

总之,教师是学生发展中的一门门重要的隐性课程,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体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是教师职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关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关乎21世纪的人才发展战略,是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和为之努力的目标。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