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丈夫不幸车祸去世,是他的这些同班同学一路帮扶我们直至现在。他们都是我的亲人。”近日,来自湖北襄阳的赵英,带着3坛自酿的黄酒,专程从湖北襄阳赶到武汉,得以在湖北工业大学82级橡塑工程专业毕业30周年同学聚会上,见到了13年来一直默默帮助她们母女的30多名她丈夫的同学。“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这些老同学,在13年里,给了我女儿无私的父爱!虽然和大多数人还是第一次见面,但都是我的恩人。”
2003年4月,赵英在湖北襄阳一家塑料企业上班,工资不高。她丈夫李传书从襄阳到武汉出差,行至随州发生车祸,不幸去世。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留下刚上初中的女儿楠楠,她觉得天塌了。
李传书30余名大学同班同学获知消息后,坐火车赶到襄阳,送老同学最后一程。在老班长李学锋的倡议下,成立了一个家庭救助基金会,以帮助这对母女渡过难关。“老同学走了,他的孩子我们来养!要确保孩子教育费用不受影响,让母女俩还是能保持着丈夫在世时的生活水准。”大家纷纷慷慨解囊,从四面八方汇款。
有的同学甚至远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当时正在美国工作的同学李小琼第一时间打来电话问候,并寄来汇款。李传书当年的班主任、原强生公司英国分公司首席科学家刘最芳博士当即寄来100英镑。2012年他回国讲学时,又专门邀请赵英母女到武汉小聚,并当场捐出2000元现金。
李传书的同学毛鑫波有个习惯。每年楠楠生日前,他都要打电话或发短信祝福,并额外寄上1000元。“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突然走了,我难受。孩子虽然失去了父爱,但我要让她知道,我们在关心她”。这样的关心从未间断过。
据悉,家庭救助基金会分别在2003年、2008年、2011年、2012年发动了4次捐款,筹集款项5.6万余元。李学锋一一登记造册,并在楠楠每次开学报到前,准时把钱打过去。楠楠大学学费每年1万多,但她从没为学费发愁过。“现在楠楠已经参加工作了,钱还没用完,我们准备等她结婚成家的时候再拿出来用。”李学锋说。
13年来,全班30余人无私地关爱帮扶赵英母女。“同学们经常给母女俩打电话,鼓励她们。特别是在楠楠选专业、找工作时,大家总帮她出点子、想办法”,李学锋透露,在襄阳工作的同学们只要有高兴的事情总愿意与她们分享。外地出差到襄阳的同学,也总要去看看她们。
在父亲同学的关爱下,楠楠性格开朗。大学毕业后靠自己的努力应聘到中石油青岛分公司工作,还参与了俄罗斯的大型天然气开发项目。楠楠告诉记者,每次学习、生活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关爱她的李学锋、毛鑫波等叔伯阿姨们,“我虽然失去了父亲,但伯伯叔叔的爱,已经弥补了父亲对我的爱,他们的关爱就是父爱”。
李学锋说,接到楠楠被中石油录用的消息时,他也激动得热泪盈眶,“感到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他觉得,这13年里自己和班集体收获了更多,“我们代替不了李传书的父爱,但可以让楠楠觉得,在任何时候她的背后都有一股力量在支撑她。对她的关爱和牵挂,也让我们这个班集体凝聚在一起。”
赵英多年来一直有个遗憾,“虽然受到大家13年的照顾,但也只在丈夫毕业照片上见过他们”。赵英说,这次终于借丈夫同学毕业30周年聚会,见到了这么多年无私帮助我们的大哥大姐们。(据《长江日报》 《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