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上午,“破门越界:打开语文新空间”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人文学院举行。
在论坛中,与会代表们针对议题“新媒体时代的‘95后’写作”和“破门越界:打开语文新空间”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内容涉及创意写作、青少年写作、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双语写作等热点问题。与会嘉宾既有温儒敏、孔庆东、孙郁这样的资深学者,也有当今文坛炙手可热的作家、评论家,更有教育一线辛勤耕耘的校长、老师,这就使得论坛讨论内容更加丰富,所涉话题更加全面。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青少年,长期受制于学校作文教育的统一规范,写作中那些旁逸斜出、枝枝蔓蔓的东西经常被修剪干净,就容易落入模式化的陷阱,语言面貌也容易千人一面。这个时候,就特别要强调创意之于写作的价值。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特别强调,培养语文素养和“拿高分”并不是矛盾的。学生有他们自己的“语文生活”和语文“圈子”,包括他们的课外“闲书”的阅读、上网、写博客、QQ聊天等等。我们也许不能完全进入学生的“语文生活”但应当给予尊重和必要的关照,其实这些都是他们语文能力成长的重要方面。
“教育的变革是缓慢的,我们必须加强反思的力度,加快前进的步伐。当中学生有了那么多的知识和思考,已经俱怀了相当高度的视野与站位,我们是否调整好了迎接新一代的姿态?”景山学校的周群老师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代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正如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编辑、新编语文教材编写者之一陈尔杰博士所说:“写作不应被用来和社会交换,与世俗谈判,而是忠实地记录时代,反思自我。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们认识到这一点。”
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刘成章老师认为,打开语文的新空间可以让学生们从现行语文的无感和疲惫中解放出来,从而重新领略语言文字的美感,培育良好的阅读趣味,最终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格局、塑造健全独立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