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嬉闹 需要精准安全教育

2016-11-14 08:34 法制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安全教育如今已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议题。校方通过举行消防安全演练、急救知识培训等一系列举措向孩子传递一系列避灾知识。但同学们课间打闹、拉对方的红领巾、跳远、互相扭打纠缠,这种“孩子们之间只是玩一玩”背后的安全隐患其实更多、更常见。而校方针对此项内容的专业教育设计少之又少。

在校中小学生,特别是低龄儿童往往对自己的行为尚没有足够的掌控能力。在监护者疏于照看的情况下,难免会发生失手伤人等事故。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校园伤害比面临消防、自然灾害受伤的概率更高。介于此,学校在安全教育的内容选择上不能留下“死角”。

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文明嬉戏,注意尺度,另一方面则是要进行周密的安全管理。

以台州市学院路小学为例,学校红领巾服务岗位每天选出15个优秀的学生,在课间的时候巡视,记录、提醒和扣分,看到有危险的打闹会上前提醒制止。每个班级都有相应的反馈栏。而更值得称道的是,该校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谁看到谁负责”的第一责任人。如果某个学生受伤的时候,第一位老师经过看到了,就算不是这个班级的老师,他都有责任去监管、去处理这件事情,让学生最快得到救治、帮助。

在这样严密的监管之下,学生间的嬉闹所隐藏的安全隐患也就能够及时得到消除,学生也就不会受伤害。

安全教育无小事,不该留下任何“死角”。它也需要和校园“安全管理”相结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好学生身心健康。王军荣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