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综合:近日,2016年的中小学科学建议奖揭晓,关于地铁机场线增加望京南站的建议,关于在楼体外建造墙壁式鸟巢的建议,关于利用手机扫码支付提高地铁购票进出站便利性的建议……对,你没看错,这些建议都是学生们提出来的,不得不说,孩子们的脑洞真大,让人佩服。
那么,问题来了,得科学建议奖的是别人家的孩子,说到科学思维、创造思维, 到底要怎样培养呢?
专家指出,儿童天生具有科学思维能力,而且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退化。
这样说来,从小抓起太重要了。
儿童善于理清与现实生活有关的谜题,所以在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方面,我们要发扬儿童对科学的直觉,同时在抽象概念和现实生活的谜题之间建立更好的联系。
孩子们天性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了解身边的一切,有着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科学不只是简单的知识积累,也不只发生在实验室,而是人们观察和改变世界的一种方式,所以科学思维的培养,也就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我们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比如在空瓶子里培养小植物、小动物;集体出游观察大自然,考察各种生物、河流等,在探索中习得知识,在实践中学到本领。
启发探索
培养孩子观察思考的能力
真正有所成就的人,通常都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从而发现现象和规律。也许你会说“谁不会观察呀”,但观察不同于看到,而是要看到需要看到的东西。我们不仅要锻炼孩子观察的敏锐度,更要培养孩子从如何观察单个物体或现象特征,到如何观察几个现象的共同特征,最后如何把自己的观察与已有的观察经验产生新的联系。比如学习季节,我们可以先让孩子看一幅季节的图画,观察里面动植物的状态;接着再让孩子对比另一幅季节图,观察不同季节动植物的变化;最后,引导孩子对应不同场景,找不同事物的联系,帮孩子们理解季节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自然习得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分类概括
教孩子多角度多维度看问题
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每种事物都有特点,但这时孩子的思维还是单向思维。以学习动物习性的知识为例,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去发现不同动物的共性,对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分类,帮孩子们建立分类概括思维。如:有翅膀的是一类,有羽毛的是一类,4条腿的是一类,2条腿的是一类等。当然,我们应该尊重并鼓励孩子自设标准,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学会应用,他们才算真正懂得了该项技能,相信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思考、分类以及概括的能力会逐步建立起来。
大胆猜想
培养孩子预测未知的能力
科学,从想象开始,用实验求证。若干年前,谁也不知道大轮船能在水面飘起来,谁也不知道,飞机插上翅膀就能遨游蓝天,所以我们要特别善于鼓励孩子们进行猜想,创造性地思维。相较于知识的习得,异想天开的能力更为宝贵。
比如针对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我们可以准备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等各种各样的物品,不急于让孩子动手试验,而是让他先进行猜测,并把猜测结果记录下来。然后一样一样去验证,让孩子带着疑问进行验证实验,会更针对性,也更容易提起他们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学会猜想,有了猜想之后,学会通过实验去求证,从而习得科学方法。
判断推理
帮孩子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通常,科学家不仅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根据已知预测未知的能力,还具有严谨的思考力,善于判断推理。我们不用急着告诉孩子答案,而要鼓励他们做一个“小科学家”,通过试验,对科学现象进行观察、判断和推理,养成科学思维的好习惯。
比如学习水的性质,我们可以拿出几杯水,一杯放在房间外,一杯放在房间里,一杯盖上盖子,一杯放进冰箱里,让孩子猜猜不同杯子里的水在若干天后会有什么变化。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房间外的少,因为有阳光;房间里有空调,里面的也会少;冰箱里冷,会结冰……随后,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个关于水滴的试验,比如锅里烧水,观察水的高温状态下的变化,水会越来越少,而且水会变成水蒸汽;冰箱里的水会结冰,拿出来放在房间,又会慢慢溶化等等。
那么,创新思维又是什么?怎么培养呢?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创新思维在短期之内是无法培养的,需要经过孩子艰苦的脑力劳动,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而获得,也就是说创新思维能力需要经过长时间知识的积累、素质的磨砺才能具备。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离不开推理、联想、想象、知觉等思维活动。
如何培养孩子创新思维能力?
1. 激发孩子的创新精神:
孩子的创新思维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只有在没有拘束和压力的环境下,孩子才有开放的思维,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让孩子有选择权,例如在兴趣爱好方面,在选择书籍方面等,家长都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千万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种做法才能激发孩子的创新精神。
2. 注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所以除了学习什么事都操办,这让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剥夺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机会,没有独立做事的习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谈何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家长不要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
3. 学数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它对孩子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好处,而家长在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所以为了给孩子带来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个教育机构,其中,至慧学堂是中国领先的个性化教育连锁集团-精锐教育旗下品牌,致力于少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专为3-12岁孩子设计。在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系统训练,将最大程度开发孩子潜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心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这能够让孩子的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让孩子受益一生。
例子:有想法小孩养成记
看这个妈妈举的三个不同阶段的例子,实际展示一下家长在Alex完成一个项目的过程中是如何循序渐进地参与的。
第一个例子是Alex在一年级时做的第一个项目:动物报告。
这篇文章记录做项目的过程:《小学一年级的论文:吞噬鳗报告》。那是一个关于动物的研究报告作业,要求如下:
在科学知识课中他们学习了动物以及他们的特点,近期重点是animals with vertebrae(脊椎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鱼类,鸟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现在要求孩子选择一种动物来写报告,还提供了一张表作为大纲,让孩子要画或找到这个动物的图片附在报告后,并欢迎孩子把更多的信息写在另外的纸上面。
最后,孩子还会要在班上口头陈述自己的报告。
当时Alex来美国上一年级仅几个月,第一次做项目型的作业,我们的参与较多:我和他一起研究项目要求,用提问的方式引导他思考,最终他决定了喜欢的题目。
我和他一同“头脑风暴”收集信息的渠道,爸爸则教他上什么网站,如何做笔记。在整合资料的过程中我一直陪着他,看到有重复或者逻辑不清的地方时,我继续用提问的方式帮助他思考,有的地方他意识到需要修改,而有的他有理有据地反驳了我。他整理好所有资料后,我还提了两个挑战问题——他答得非常清晰,尽管我们有提供思路和方法的帮助,但这份报告还是属于他自己的。
第二个例子是Alex在四年级时的阅读项目:发明家的十个重要事件。
在这个阅读作业里,Alex打算阅读《爱因斯坦和相对论》一书,选出书中记载的10个重要事件——必须是他自己觉得最显著的,然后用乐高或者陶土重现其中一些场面。
这个阶段的Alex,早就习惯了独立完成一般的家庭作业,他面临的挑战是管理时间以及思维的深化。于是这次项目开始时我询问了他的整个进展安排,提醒他把握几个关键时间——何时完成阅读,何时完成初稿,何时修改定稿,其余就放手让他自己去做。
Alex有没有缺乏思路要求助于我们的时候?很少,刚才提到,他已经养成了自己动脑思考的习惯。
那有没有讲构思而我们觉得有瑕疵或者我们有更好想法的时候?当然是有的,我们的处理方式是:肯定他的构思,用提问的方式让他自己思考瑕疵或不足之处在哪里;在文中我写下了提问的方式——我们其实并不需要陪着读完他们读的书,抓住关键问题也能推进孩子的深入思考。当然也有在平等的气氛下分享我们的想法和建议,但是否采纳则由他决定。
第三个例子就觉Alex五年级时做的一个社会科学项目:美国内战中的电报。
从五年级起我不再关注Alex的项目细节,一个项目从选题,调研,选取资料,成文,做出动画效果到宣讲,全部由他独立完成,我是第一个读者,是帮他拍下PPT演示效果的摄影师,是总是肯定和喜爱他的粉丝,仅此而已。
对于这样的放手,全家都有个共识:Alex的思路未必一步到位就深刻起来了,完全放手的后果有可能分数不高,但分数永远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他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是否从中学习到最重要的本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是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其实有了前期的积累,我们也无需担心分数,五年级的Alex独立完成过很多项目,获得很多次A+以及“做得真棒”的表扬,还获得过老师和同学选出的全面质量最优奖。
特别举这个项目例子,是因为当时先生抓住了儿子的兴趣点,顺势而为带着儿子亲手做手动发报机——这也是一种思路的提供,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特定的作业,而为鼓励孩子深化现有的兴趣,建立各科的横向联系做了一次快乐的实践。
据北晚科教、至慧学堂、乔纳森学堂、高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