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中学零起点培养全能工程师

2016-12-08 09:00

打印 放大 缩小

2016年暑假,20名“速成机器人工程师”在北京市古城中学诞生。在为期5天的暑期创客夏令营中,这些对机器人制造零基础的初三新生,亲自动手完成了自己的机器人处女作,这是学校“1+3”试验班为他们开启的另一扇发展之门。

专业课:

每周半天“机械制造”

对于卓越工程师班的20名学生来说,每星期一下午都是他们最为期待的时光。在这半天内,他们将走进实验室“共赴机器人之约”。

据卓越工程师班班主任关建伟介绍,每星期一下午,学生们动手操作,感受“指尖上的科技魅力”,这也是学校开设卓越工程师班的初衷——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该班副班主任姚春林补充道,在每周半天的实操课程中,学校着重针对学生的基础性、综合性技术素养开设训练,简而言之即培养“会动手的”工程师。比如,在上次课中,学生们利用工具制作木质机械手臂,这便是一次将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综合性训练。姚春林透露,在将学生“领上道”后,下学期或从第二年开始,试验班将根据学生的专业倾向进行分层,“比如,有的学生在绘画和设计方面有兴趣,那么我们就开设工业设计类的课程。”他介绍,利用每周2课时或半天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团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常规课:

打造“大学化”教育供给侧

在没有中考升学压力的前提下,“1+3”培养试验成为学生及家长放眼更长远发展的一种选择。古城中学卓越工程师班锁定这一目标,以高校人才需求为育人蓝图,打造“大学化”的教育供给侧。

副校长张希武介绍,卓越工程师班以自动化、机械、电子等理工类专业为培养方向,旨在面向985、211高校输送学生。为此,学校时时关注高校招生动向,以此为风向标调整培养模式,为学生无缝衔接大学教育搭建桥梁。张希武介绍,在卓越工程师班开设前夕,学校已经与清华大学创客基地、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实验室等21所高校及实验基地签订合作协议,今后,学生们将不仅走进高校实验室进行学习、研究,同时,也将在大学教师、专家的指导下完成研究任务单。他还透露,目前,学校正在与德国茨维考应用科技大学沟通,两校有望于寒假期间针对试验班课程设置进行研讨,让卓越工程师班的课程不仅满足国内高校的人才需求,更与国际接轨。

除此以外,在国家课程等常规课方面,学校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更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关建伟介绍,上学期,学校有选择性地对原初三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本学期将逐步引入高中课程,并对教材顺序进行微调,缩短学时。

特色课:

4年闭合式职业生涯规划

“缺少生涯规划,做非所学”这是张希武从多数学生身上发现的普遍问题,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学校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卓越工程师班特色课程中的“三足鼎立”课程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采取“闭合式”,即贯穿学生入学前到毕业后的始终。

姚春林介绍,试验班开学后的半学期,学校针对该班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研究。首先让学生查找网站,找出理工科专业未来所从事的常见工作及热门工作,然后与相关高校及专业对接,并列出高校的招生标准。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心理课程中的职业性格测试,在自己所选定的职业中找到与自己性格相适合的职业、大学及专业,锁定几所目标院校。

在做好先期的职业生涯初步规划后,学校还将向毕业生要“闭合式结果”。张希武介绍,未来,学校将针对学生建立入学前、入学中、毕业后三大阶段的跟踪式评价,由此检验试验班课程、培养模式等是否完整。

“卓越工程师”

试验班名片

2016年,本市中招新政发布。从今年起,城六区一般公办初中校就近入学的学生将会在初二学年结束后,得到优质高中校为他们准备的定量名额分配学位数,连续完成初三至高三共4年的学习,进入本试验的学生将不需参加中考,这被称为“1+3”培养试验。

由此,北京市古城中学卓越工程师“1+3”试验班应运而生。卓越工程师班以自动化、机械、电子等理工类专业为培养方向,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规划设计、科学表达、类推联想、安全意识与生命意识等6项能力。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