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最后一节课刚结束,52岁的陶术研就匆匆赶到实验室,过一会儿,高一学生就要来和他讨论实验方案了,他得先准备准备。
一连几天,都是如此,陶术研的午休时间已经变成了学生的实验时间。“陶老师,您指导完他们,就得赶紧来指导我们,您可是答应了。”其他实验小组的学生时不时前来打探进展,大家都想得到陶老师的指点。“我们陶老师,厉害着呢,上个月刚得了大奖。”一位学生骄傲地说。原来,10月陶术研带着4个山里娃以“观察法教具学具3D透明锁项目”夺得了第68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项目金奖。
陶术研是门头沟大峪中学的生物老师。七年前,他还在北京十一学校任教,带着学生多次拿到市级、国家级的奖项,是全市的“十佳科技教师”。一次,一位家住门头沟的朋友无意间提到,门头沟的孩子别说参加科技比赛,连完整的生物实验都很少做。陶术研心里一酸,“让‘沟儿’里孩子体验实验乐趣”的想法在他心里生了根。
很快,机会来了,市教委鼓励优秀教师到郊区学校任教,推进优质资源共享。陶术研主动请缨,到门头沟任教,也把家落到了门头沟。
陶术研没想到,刚到大峪中学时,他成了全校最清闲的老师,“沟儿”里的孩子们对生物课、化学课毫无兴趣,不爱提问,更别提亲手做实验了。
一个月下来,陶术研坐不住了,他找到校长,提出要开一门实验实践选修课。为了上好这门课,陶术研琢磨了好几天,他决定从学生们熟悉的课题入手。
第一个实验是“吸烟有害健康”,陶术研把30根香烟放在一起,然后加水至一升,浸泡24小时做成母液。三次实验后,学生们的兴趣渐渐来了,几个学生甚至主动找到陶术研,想要改进实验。“如果把整烟换成烟头的过滤嘴,这样可能效果更佳。”一个学生说。陶术研很是高兴,连连说好,“咱们实验就是要创新敢想,不断尝试。”
当实验实践课的全程录像在校电视台播放时,全校的学生们惊奇地看到:烟头过滤嘴浸泡24小时后,将不同浓度的母液注入科学实验专用的小白鼠体内,仅仅1毫升,几分钟内,小白鼠们纷纷瘫倒……
“太神了,为什么会这样!”“原来吸烟的危害这么大,不做实验真的不知道。”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门头沟煤矸石有毒研究实验、黄芩茶生长研究实验……陶术研趁热打铁,带着学生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实验课题。陶老师的课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的课,孩子们都说陶老师比日剧里的“麻辣鲜师”还酷,是名副其实的“实验鲜师”。
“城里的孩子有这个时间,做了还能得奖,我们这儿的孩子做这些不是瞎耽误工夫吗?”“要是耽误了成绩,怎么办?”……家长们有不同意见。陶术研耐心地解释,“很多实验原理考试中都用得到,并不是无用功。而且我们的孩子不比城里孩子笨,思维特别活跃,做好了咱山区的孩子也一样得奖。”
为了让学生们有更好的实验环境,2010年,陶术研还在校内建立起专业性实验室,如今,奖杯、奖状已挂满了实验室里的一面墙,“咱‘沟儿’里孩子的发明成果也能让世界关注。”陶术研为学生们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