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唐代“春晚”:皇帝和大臣们一直狂欢到天明(3)

2017-01-26 08:30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唐代“春晚”:皇帝和大臣们一直狂欢到天明

   补白:古代帝王的除夕

除夕之夜,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习俗,比如唐代有大型的歌舞表演,宋代流行送钟馗像等,不管如何,各个朝代的皇帝在除夕也会像普通百姓一样,欢度佳节,为此留下了众多故事。

    宋神宗送钟馗像

宋代时,火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节日庆典,人们利用火药制成响亮的炮仗、璀璨的烟花,在节日里燃放,图个热闹与喜庆。

吃过年夜饭之后,人们围炉团坐,达旦不寐,开始守岁。宋人在除夕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即“小儿卖痴呆”。孩子们跑到外面,绕街唱儿歌:“卖痴呆,千贯卖汝痴,万贯卖汝呆,见卖尽多送,要赊随我来。”儿童以此相戏谑,希望来年变得更加聪明。南宋诗人范成大有一首趣味十足的小诗,描述民间“卖痴呆”的习俗:“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除此之外,在除夕,宋朝人邻里之间还有相互馈赠礼物的习俗,如送门神、年画等。在皇宫,宋朝皇帝有赏赐大臣钟馗像的风俗,沈括《梦溪补笔谈》记载:熙宁五年(1072年),宋神宗赵顼“令画工摹拓吴道子‘钟馗像’镌版,印赐两府辅臣各一本。是岁除夜,遣入内供奉官梁楷,就东西府给赐钟馗之像。”

钟馗,是中国古代诸神中形象最为丑陋的一位,能起到镇宅驱魔的作用。钟馗像最初是在唐玄宗时期,由有着“画圣”之称的吴道子画出来的。宋时,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广泛运用,宋人把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作为木版画的创作题材,制成雕版,所以宋朝的民俗木版画十分盛行。于是,宋神宗就命画工摹拓吴道子的钟馗像,制版印刷,精细装裱,赏赐给中书省和枢密院的文武百官及宫内各府。

朱元璋“福”倒了

如今除夕上午,人们贴春联时,往往会贴上“福”字,有的还在大门上将“福”字倒过来贴,意思是“幸福已到”、“福气到了”,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其实“福”字倒贴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

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南京。朱元璋很注重民间疾苦,经常到民间微服私访。有一年除夕,朱元璋打扮成一个商贩,在南京城内的大街小巷、集市摊点暗访。当他来到城南一个小集市时,见有很多人围作一团,朱元璋便挤进去观看,原来大家是在围观一幅漫画。漫画上画着一个赤着大脚的女人,怀抱一个大西瓜。朱元璋看后勃然大怒,这岂不是在取笑马皇后吗?因为马皇后是淮西人氏,喻“怀西”,又是大脚。朱元璋因是微服私访,身边仅带两个小太监,当时强压怒火,心想回去再理论。回宫后,朱元璋便安排人员明察暗访,调查漫画是何人所作,又都有哪些人前去围观。查清后,朱元璋下令,凡是没去参加围观的人家,就在他们的大门上贴个“福”字,凡是门前没贴有“福”字的人家全部将处死。

心地善良的马皇后得知这事后,心里想如果因为她而杀那些无辜的百姓,她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心里非常不安,可是如果此时劝说皇上恐怕为时已晚。为了消除这场灾祸,马皇后安排宫里人通知全城百姓,必须在正月初一天明之前,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可巧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朱元璋得知后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去那家抓人,午后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急中生智,忙对朱元璋说:“那户人家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意思是皇帝一到福就到,这不是歌颂您的大恩大德吗?”皇帝一听心花怒放,说道:“言之有理。”便下令立即放人。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此后,人们每逢除夕就在门上贴一“福”字,以示安顺过年。

康熙赐“福”字

清朝康熙年间,每年除夕,康熙皇帝都会挥毫泼墨,御书“福”字,赐给在皇宫里值班的大臣,以示对值班官员坚守工作岗位的慰问,也是对他们一年来辛勤努力的奖赏。凡是能得到康熙皇帝赏赐“福”的官员都倍感荣耀,所以康熙时期,大臣们都争先恐后去值班,想得到一纸“福”字。

康熙皇帝赏赐“福”的这一习俗,大有来历。康熙帝八岁登基,九岁丧母,由祖母孝庄皇太后一手抚养长大,祖孙二人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在祖母的帮助下,康熙帝擒鳌拜、平三藩,开创出了一番盛世景象。然而,就在他英姿勃发,大显身手的时候,孝庄皇太后却重病缠身,太医们也束手无策。康熙帝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遂决定为祖母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康熙帝挥毫而就写下“福寿”连体字,并加盖“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之意。

没想到的是,孝庄皇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后,身体竟奇迹般康复了。所以,大臣们也希望能得到康熙的“福”字,以讨吉利。那些“得福”的文武百官都深以为荣,无不视为至宝而精心保管。据记载,孝庄皇太后此后命人将福字刻在石碑上,日夜抚摸,祈求多福,而孝庄皇太后最终以75岁的高龄离世。

有意思的是,康熙三十年(1691年)的除夕,当值班的官员们想得到康熙的“福”字时,康熙却改变主意,不再赐福。原来,康熙皇帝认为“物以稀为贵”,如果写多了就不值钱了,所以就不再书写大量的“福”字赐给下属。此后的除夕,康熙皇帝就只写十幅“福”字斗方,张贴在宫廷里。康熙写的“福”字,多以丝绢为纸笺,以丹砂为底色,上绘金云龙纹。康熙写出的第一个“福”字,要挂在乾清宫的正殿,其余的几幅分别送往宫苑各处。当时,清朝宫廷内的“福”字,都是采用悬挂的方式,而非民间用糨糊粘贴的办法。这样既干净简便,还能重复使用。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