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7成孩子缺失父爱,而“中国式爸爸”们还毫无察觉

2017-08-01 15:42 中国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中国近7成孩子缺失父爱,而“中国式爸爸”们还毫无察觉

无论是在家中或外面,一个孩子依偎在母亲怀里寻求帮助的情景屡见不鲜。难得一次在地铁上,看到有个父亲手舞足蹈地教孩子英文,可这父亲还是个外国人。

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中国的父亲在哪里?为什么很难看到中国父亲单独陪伴孩子的场景?甚至有调查显示,在中国有近7成孩子不会把父亲当做遭遇困难时寻求帮助的第一选择。是爸爸们太过年轻没有做好角色的转变?是工作过于繁忙,导致爸爸们的时间被加班和出差充满?还是沉迷手机、游戏,造成父爱的缺位?真的是中国父亲不懂关

沉默式父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冰心曾说过:“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没有过多言语,在离别时也不如母亲那样泪眼朦胧,但他们会用沉默掩盖内心的忧虑和关爱。每个沉默的背影都饱含着极力压抑的思绪,这,大概就是中国式父爱。

成长式父爱

“在妞妞诞生之前,他未曾关注过孩子,可一旦升级做了父亲,他便如痴如醉,全身心沉浸在身为人父的喜悦中,即便在得知妞妞已经判为死刑的消息之后,他依然会终夜抱着他的妞妞哄她入睡,她的妞妞便秘四天后顺利排便没有借助开塞露,他第一个时间冲进房间,他说他的妞妞真棒。”

——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在初为父母时,那份被孩子激发的父爱,无需引导,源于人类的本能。贪睡的父亲开始起早贪黑,喜欢麻将的父亲也渐渐戒掉了搓几把的瘾……都说当男人拥有一个孩子之后,才会真正从一个孩子变成一个大人,有些笨拙也有些可爱。这,大概就是中国式父爱。

中国式父爱,藏在那些沉默的背影里,藏在初为人父的转变里……也许是受千年父系社会的影响,也许是中国人本身内敛、不善表达的个性。中国式爸爸,一直在家庭中扮演着“红脸”的角色,是庄重而威严的存在。

可不知从何时起,“中国式爸爸”被贴上了“不负责任”的标签。如何让孩子在遭遇困难的第一时间,本能地选择“问爸爸”?观念的转变并非只在一朝一夕,本能的培养也需要细水长流。

积木宝贝2017年88爸爸爬爬节已在全国120家中心正式启动,遍布45个城市,26个省市。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