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国际教育火热 几分钟带你明确最佳转学时间

2017-09-03 09:06 新浪教育

今天小编从家长最关心的几个维度切入并进行解读,供大家参考~

一、从英语学习的角度

从英语学习的角度,肯定是越早越好。专家表示,如果你希望掌握一门语言基本能达到“母语”的水平,那么最晚最晚不要超过10岁。

什么叫“母语”水平?

很难量化描述,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能达到以下两点,就可以简单理解成达到“母语”水平了:

一是,用“英语”思考,英语脱口而出,不会在大脑中经过“中英互译”的过程;

二是,英语母语国家的人与你一起交流,发现不了“英语”不是你的母语。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将第二语言“英语”达到“母语”水平作为自己的目标。但是,如果你希望孩子的英语水平达到“母语”水准,那么,最晚最晚不能超过10岁将孩子送入全英语的浸入环境。这样,还有可能性,而且,肯定是越早越好。否则,可能性不大。

之所以将达到“母语”水平作为标准,主要是这是一个可实现的目标而且也是很多家长追求的目标。现在很多孩子在国内,从幼儿园到小学,都是双语或英语环境,比如一直上国际学校,其英语水平已经能够达到“母语”水平了。

当然,如果你对孩子的“英语”学习目标不是那么高,那就再议了。

二、从出国过渡的角度

选择国际学校的学生,基本上就是不参加国内高考、以出国留学为目标了。上国际学校,可以提升孩子英语水平,熟悉西方的教学方式,为将来留学做好过渡。

如果孩子在上小学,那么最好在5、6年级之前转到国际学校。为什么呢?

因为,根据我的观察,从公立学校转学到国际学校的孩子,要有最少1-2年的过渡期,才能真正适应语言要求和掌握国际学校的学习方式,英语的听说读写达到与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水平。

如果在5、6年级之间进行选择,最好是5年级末转到国际学校。

这是因为美国的年级设定与国内略有不同。在美国:

1-5年级是小学,

6-8年级是中学,

9-12年级是高中。

中学与小学相比,是个大的跨越,6-8年级是一个独立的完整课程体系,分科更细、要求更高。所以,考虑到1-2年的过渡期,再加上学术体系的相对完整性,那么最好是5年级末转到国际学校,这样可以学习完整的初中课程,从6年级末转过来会比5年级末更辛苦一些。因为相当于比别人少学了一年的中学课程。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在上初中了,也可以考虑初中毕业后进入公立学校的国际部。这样在中小学阶段接受完整的公立系统的中小学教育,到了高中阶段再切换。

如果孩子在初中阶段转入国际学校,可能会面临很大的过渡压力。国际学校初中阶段的课程比起小学阶段,深度、难度都大大增加,同时,要求很高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小编了解到的情况是,很多同学做作业要到晚上9-10点钟。初中的孩子恰逢青春期,自尊心强、情绪波动大,这时转学过去,既要快速完成英语的过渡,又要学习具有难度的课程,与从小学阶段转到国际学校相比,要克服更多的压力。

三、从学习中文的角度

一些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小学时就非常纠结。一方面,认同国际学校的教育方式,但另一方面担心国际学校的中文教学可能弱化,担心孩子英语学好的同时,中文掉队。

关于这一问题,小编的建议是:

1。 国内的许多国际学校其实很重视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阶段,有的甚至将其中文教育作为与其他国际学校相竞争的差异化优势。您可以优先考虑重视中文教学的国际学校。我了解的一些国际学校,除了中文外,数学等课程在小学阶段也是用中文授课,中文的教学量并不少。

2。 中文确实比英文难学些,公立学校的重复练习会让孩子在汉语拼音、汉字的读写等方面更扎实些,但,是否学习好“语文课本”就能学好语文,这事可就两说了。

3。 如果确实不放心国际学校的中文教学,可以让孩子上公立学校,然后同时在外补习外语,等到家长觉得合适的时候,比如4、5年级,再把孩子转到国际学校。因为国际学校有专门的招生部,每年周期性开展招生工作,哪个年级还有入学名额,就会招生入学。一般情况下,新学生都是在一个新的学年开始的时候统一入学。

4。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在国际学校上小学,课外再找补习班补中文,反正中国的补习班多,而且中文补习的水平肯定高于英语补习的水平。

四、温馨小提醒

以前,国际学校还是“精英小众”的一种教育方式,但从这两年的趋势看,情形有所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在考虑孩子教育问题时,已经开始将国际学校纳入了统筹考虑的范围。

主要原因有:

1。 小升初政策变动频繁,造成规则模糊,致使许多原来定位于公立名校的家长开始把眼光转向了国际学校;

2。 随着多年的发展,国际学校慢慢开始进入了大众视野;

3。 出于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家庭成员健康的考虑、对未来看衰等多种因素,加剧了移民和资产的海外转移。

小编的意思是,以后,进国际学校的门槛会越来越严,建议大家提前拿好主意,随时跟踪动向。

责任编辑:于淼(QL001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