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父母回家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2018-02-14 15:53 中国教育报

来源标题:父母回家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春节临近,孩子们欢天喜地,这是他们最期盼的节日,对留守儿童而言,尤其如此。因为春节不仅意味着热闹、喜庆、新衣服,更意味着和父母难得的相聚。本报记者跟随湖南、四川、江西三个家庭进城务工人员节前归家的脚步,感受留守儿童和父母团聚时的喜悦。——编者

父母眼中的“小大人”

2月4日,在杭州务工的徐静和妻子谢梨萍从江西上饶火车站出发,沿着怀玉山脉,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终于到了灵山山背的望仙乡。

知道爸妈回来的日子,在望仙乡中心小学读六年级的徐志伟和9岁的妹妹,还为此失眠几天,但一见到回家的爸妈时,他们却没有表现出特别开心。接过妈妈带回来的新年礼物,徐志伟低声对爸妈说:“多回家就好,不用带东西。”

徐志伟指了指墙上新贴的两张奖状,这是他送给爸妈的新年礼物。墙上已满满当当地贴了三排奖状。

“我儿子特别乖,在外打工,他每天都会和我们微信视频,问我们什么时候回来。”谢梨萍一直以自己有个懂事的儿子为傲,儿子徐志伟明白爸妈出去打工是为了他们两兄妹,他努力学习,千方百计为家里省钱,还照顾妹妹。

一副“小大人”模样的徐志伟,很少笑。

“带他去买吃的,最多拿两样。”谢梨萍说,“过年只让买一件新衣服,大年初一穿,还说自己在长个儿,明年就穿不得了,买多了浪费。”

知道今天要拍视频,徐志伟穿上了新篮球鞋,快一年没见爸爸了,他抱起篮球要求爸爸一起去屋后的中学打篮球。

“长高了不少。”徐静和儿子互为攻守。“明年就比你高了。”徐志伟和爸爸比划了一下身高,发现爸爸额头冒汗,赶紧拉着爸爸靠着护栏休息起来,一边帮爸爸抹汗,一边说:“在外面要注意身体。”

这天是立春,打完球回家,徐静搬出梯子贴春联,孩子们赶忙一边一个扶着梯子,帮忙看春联有没有贴正。

平日在家,徐志伟和妹妹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二楼共有5间房,平日就他俩住,妹妹一个人害怕,和他挤在一屋。现如今,爸妈回来了,妹妹还是要和哥哥挤一屋,毕竟和哥哥相处的时间长。捉迷藏玩腻了,兄妹俩就玩魔方。“可以一个人玩很久。”徐志伟说。

兄妹俩围着爸爸摆弄起魔方,徐志伟一下子就解开了一个三角魔方,这让徐静很吃惊。“怎么那么快。”徐静接过魔方,使劲打乱,然后递给徐志伟,徐志伟赶紧低头摆弄起来。

屋里冷,徐静拿起象棋,带孩子们来到家门口的大樟树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教他们下棋。

天色渐渐暗了下去,谢梨萍忙完家里的活儿,一家四口沿着门口的小路散起步来。灵山上的积雪在夕阳下反着光,徐静和孩子们说起有“白娘子”的西湖和有“济公和尚”的灵隐寺,问孩子们新年要去哪里玩。

“两个都要去!”徐志伟立马回答。

“那么贪心啊……”徐静笑着,将孩子搂在怀里。

“跳个舞给爸爸看”

2月7日,农历腊月二十二,收拾好行李的皮佑于,踏上了从广东中山到湖南益阳的回乡路。

当天下午5点多,皮佑于从广州南站上火车,经过近8个小时的奔波,8日凌晨抵达长沙东站。深夜里,皮佑于独自一人穿城而过,在汽车西站附近找了家小旅馆住下。早上7点40分,他坐上了西站发往益阳市赫山东站的早班车。9点多到站后,再搭乘公交车到七里桥,那儿有直达老家资阳区张家塞乡的中巴车。乡间公路上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后,11点过5分,皮佑于到家了。

年迈的父母和一双儿女,整整齐齐在家门口等他。皮佑于上一次见他们,是去年的春节。

在下资学校上四年级的女儿皮艳平站到跟前,略显腼腆地轻轻抱住爸爸,5岁的弟弟皮家俊却对爸爸手上提着的3个红色塑料袋有些好奇。

“都是些广州特产,带给孩子和老人尝尝。”放下行李,皮佑于牵着女儿站在廊下。冬日的暖阳里,父女俩轻声地交流着。

“要读的书都读了吗?”

“作业多吗?”

……

女儿没吭声,皮佑于有些无措,双手一会儿插进裤兜,一会儿叉在腰上,一时无言。

小半会儿的沉默后,女儿被皮佑于拥入怀中,她低低说了句:“爸爸,你的脸瘦了。”一旁的奶奶,已是热泪盈眶。

“我们跳个舞给爸爸看吧!”赶来家访的班主任邓红兆提了个建议。

“三字经、弟子规、家住彩云间……爸爸,你选一个。”

音乐响起,爸爸选的是“家住彩云间”。看着女儿起舞的身影,皮佑于笑了。“艳平很优秀,墙上贴满了她的奖状。”皮佑于有些自豪,“多亏老师们教导得好。”

皮佑于在中山一家家具厂工作。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几乎都在工厂里。“我只有周日晚上才有时间打电话回家”。10多分钟的通话时间里,艳平说得最多的,便是学校里的新鲜事。

当地爱心协会给学校的留守儿童每人捐赠了一套夏季校服,暑假还有免费的夏令营,去年11月益阳市里来的医生给大家免费体检,市民政局、卫计委、红十字会赠送了一个书包和一套冬季校服,学校的水泥操场换成了塑胶跑道,还“种”上了绿绿的草。

“我小时候读的就是下资学校,现在大变样,认不得了。”皮佑于说,班主任经常在群里发视频,学校这两年的变化实在太大了,“不比广州的差”。他还听说教学楼四楼建了间“爱心电话室”,有爱心组织捐赠了100余部电话,并将承担所有话费。春季开学后,学校里70多位留守儿童就能在校园里与父母“煲电话粥”了。

“腊月二十九,妈妈从长沙回来,我们告诉她这个好消息!”皮佑于和女儿约定。

围坐火塘拉家常

2月7日,51岁的吉河岗杆赶在年前回到老家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马湖乡唐家山村,一家人围坐谈天说地,彝家火塘里又燃起欢快的火苗。

“你期末成绩怎么样?”吉河岗杆首先问二女儿吉河石加。吉河岗杆有5个儿女,吉河石加的成绩最好,两年前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县民族中学念书。在当地人看来,县民族中学会集了全县最优秀的学生,吉河岗杆对二女儿的期望很大。

吉河石加低下了头:“这次下降了一名……全校第二……”

一旁的妈妈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边摸着女儿的头边说:“好得很!”吉河岗杆只是点点头:“还要继续努力!”

这几年,吉河岗杆年年外出打工,山西、河北、浙江都去过,挖隧道、上车床、修房子,什么都干,为的是给儿女读书提供更好的条件。好在,近年来凉山州实施15年免费教育,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现在三个孩子上学不但不花一分钱,还享受免费午餐和寄宿补贴,大大减轻了吉河岗杆肩上的负担。

“爸爸,我给你弹口弦!”三女儿吉河阿牛性格活泼,是家里的“开心果”,为了迎接父亲,主动“献艺”。随着不断拨动的簧片,一支带有浓郁彝族特色的曲子跳跃而出,吉河岗杆夫妻俩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原来,三女儿和小儿子就读的马湖乡小学,为了丰富寄宿生的课余生活,每天下午和节假日都开设少年宫活动,邀请当地民间艺人进校教学。吉河阿牛的彝族口弦弹奏技艺就是在学校少年宫学来的。

“您能帮我们拍张照片吗?”吉河石加一直盯着记者背着的相机,她说,爸爸妈妈东奔西走,一家人还没有拍过合影。

“等一等!”正当大家都摆好了“造型”,小儿子突然跑进屋里。不一会儿抱出一只小黄狗,“这也是我们的家人咧!”

“哈哈!哈哈!”一家人开怀大笑。“咔嚓”,快门一响,记者也记录下了他们新春的喜悦。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作者:甘甜 赖斯捷 鲁磊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