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方正书法:让书法“教”更生动、“学”更有效

2018-05-15 08:15 人民网

来源标题:方正书法:让书法“教”更生动、“学”更有效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携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书法教育产品——方正书法,日前亮相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方正电子展示了针对“中小学书法教与学”推出的系统化互动课程,以及软笔解决方案、硬笔解决方案、书法教室整体解决方案等应用与服务。

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由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中央电化教育馆等单位承办,旨在交流各地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应用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案例,活动首日即引来上万观众前来观摩。

“两端一教室”,让“教”更生动、“学”更有效

“以‘上’字为例,‘横’画就像一座桥,对文字起到了平衡作用……”随着讲解声音的播出,屏幕上同时出现一座横跨河水两岸的小桥。看完“导入”视频,点击“分析”按钮,“横”的运笔分析图跳入眼帘,如何起笔、行笔、收笔一目了然。再点击“示范”按钮,名家书写示范视频开始播放……这是方正书法APP教师端,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横”的课件。

通过名家示范、视频双视角,观摩笔锋变化和构字过程;从甲骨文到楷书,动画视频展示每一个范字的演变过程;古今书法故事,均以水粉动画呈现;清晰双钩和原碑帖两种形式展现详尽读帖内容。方正书法教师端,富媒体化的课程呈现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书法学习的兴趣。

“我们方正书法,不仅包括辅助教师课上教学的‘教师端’,还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学生端’。”方正电子助理总裁陈卓勇介绍说,为响应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更好地普及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国家号召,2017年方正电子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推出专门针对中小学书法教与学的创新应用——方正书法,为中小学书法教育开拓新的教学模式,让“教”更生动,让“学”更有趣、有效。

据介绍,方正书法教师端,根据国家指定出版的教材大纲,研究教师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习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书法教学体系。通过富媒体化展现,为专业书法教师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参考和丰富的素材,为书法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构建完整的书法教学体系和灵活生动的教学解决方案。学生端则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评测等前沿科技植入产品,通过深度学习,实现精准化测评,为学生即时反馈书写问题和改进方向,并推荐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形成学习、书写、测评、推荐个性化学习计划的自适应学习路径,激励学生学习,提升教学质量。

此外,方正电子还结合当前中小学在书法教育方面的需求,推出了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的“方正书法教室整体解决方案”。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一站式”配备开展书法课程所需要的软、硬件设备,推进书法教育进程。

名师现场授课,智能测评功能广受好评

方正书法学生端的测评功能也赢得了现场孩子、家长们的点赞。

“拍照测评的功能太好用了!”一位现场体验的学生说,“我写了个‘永’字,系统打了83.67分,给我提示了三个改进点:‘横撇离横折钩的距离太小’、‘横撇的撇的长度过长’和‘捺画的长度过短’。”他表示,回去就下载方正书法学生端练书法:“以前练习书法,只有老师指导、点评,才知道自己哪里写的不对;现在每写完一个字,马上就能知道哪儿写的不好,学习的过程也不枯燥了!”

为了让观众更加系统了解方正书法的应用过程,方正电子还邀请北京中学高级书法教师李明、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书法学校校长张坤、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郭敬丹等多位书法教师现场授课,展示方正书法教学模式。

“借助这款应用,能实现一对一辅导、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李明表示:“教师端提供的多样化课程内容和丰富的素材,让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加轻松了。”

张坤认为,方正书法的出现,能有效解决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过程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书法教育日益得到重视。但由于专业师资不足等原因,书法教育在开课率、开课质量等方面并不理想。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赵士英今年四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小学开课率在40%-52%左右,初中开课率在10%-20%左右,少数高中以选修课和社团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书法教育。”在她看来,开课率低,一方面受书法专业教室等基础设施的制约;另一方面书法教师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当前中小学的需求。

“针对书法教学的这些核心痛点,我们结合方正电子在汉字研究方面的长期积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全国各地学校提供书法教学支持云服务。”陈卓勇介绍说,从应用反馈来看,方正书法不仅能成为老师上课的重要辅助工具,同时也能激发孩子兴趣,陪伴孩子自主学习书法。“让每个孩子写好汉字,”陈卓勇说,“我们希望,方正电子可以做出更多的贡献!”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