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北京教育发展5大亮点

2018-11-20 13:39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数说北京教育发展5大亮点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须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近年来,北京市积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聚焦人民群众实际获得,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持续优化教育结构布局,大力增加优质学位供给,不断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坚决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积极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促进了全市教育事业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本报通过大数据,梳理了北京近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

亮点1

素质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

52所

评选52所中小学校为北京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遴选100所学校参加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审,面向全市38所中小学开展“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试点。

30万名

截至2017年,已在120所中小学开展舞蹈和戏剧课程试点,32所高校和高水平艺术团体支持164所小学体育美术特色发展,惠及30万名学生。

45万人次

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2017年活动参加人员达到45万人次。

440万人次

截至2018年6月,全市参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近440万人次,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共提供活动项目1017个,每年“学农”项目参与学生数达到3万人,覆盖百余所试点学校,生态涵养区1300多名学生到城区优质学校开展了“游学”活动。

5万余名

启动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全市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将为延庆、怀柔、密云、平谷和房山6个区135个项目校共计5万余名初中学生提供在线辅导。

41个

推进创新创业,建立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41个,“一街三园多点”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基本建成,目前已有200多个创业团队入驻大学生创业园。

亮点2

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

3万个

自“北京市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累计增加独立法人单位幼儿园359所,增加学位17万余个。2017年,新建、改扩建127所幼儿园,提供2.8万余个学位。2018年加快推进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截至6月底完成新增学位约9000个,预计年底增加3万个。

83所

“十三五”以来,在城六区新增50所优质学校,城区跨区支持远郊区新增23所优质学校,在“三城一区”等重点产业功能区和引进人才密集地区将要新建10所左右优质学校。

近270所

目前,29所高校、21家市、区教科研部门,22家民办教育机构支持全市近270所中小学校。

158个

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改革已成为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形式,全市现有中小学教育集团158个、学区131个。

100%

实现全市公办小学100%实行划片就近入学,公办初中(含大学附中)100%实行划片入学,全部参加派位。取消推优入学,将特长生比例控制在4%以内,严管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行为,稳妥实施北京市户籍无房家庭在租住地入学办法,稳妥推进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入学方式,规范寄宿招生和民办学校招生。

50%

通过“名额分配”“市级统筹”“校额到校”“乡村计划”等方式精准配置优质高中招生计划,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从2014年的30%提高到2017年的不低于50%,保证每所一般公办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不低于35%。

12所

继续推动高水平职业院校发展,目前已有国家和北京市两级示范性高职院校12所,占高职院校总量的48%,其中国家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4所、国家重点建设骨干高职院校2所。

162个

在教育部公布的国家“双一流”高校名单中,北京地区共有34所高校、162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其中市属高校有3所按学科建设进入了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22个

持续推进22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大力支持、培养学科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引进千余名国际高端人才,成为北京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亮点和重要支撑。

亮点3

教师综合素质加速提高

1000名

2016年实施《北京市乡村教师特岗计划(2016—2020年)》,每年计划招聘300名左右乡村教师,其中2016年、2017年共招聘592人。2018年,印发《北京市公开招聘城区中小学历史、地理、政治、生物等紧缺学科教师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城区紧缺学科3年将增1000名教师,所需进京指标优先保障。

120学时

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办法》,规定2020年每名中小学教师至少修满36分,新教师入职前必须完成120学时上岗培训。

383所

实施乡村教师特岗生活补助政策,由市级财政重点支持全市290所乡村中小学校和93所山区镇区中小学校,切实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和待遇。

275名

实施了郊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参加跟岗脱产培训项目,支持郊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到城区部分优质资源校参加跟岗脱产培训,全方位体验城区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研修过程。近3年累计有275名教师参加了4~5个月跟岗脱产培训。

76人

市属高校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76人,遴选特聘教授147人、长城学者124人、教学名师1226人、青年拔尖人才1078人、青年英才2000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57人、创新团队336个。职业院校遴选资助特聘专家33人、职教名师培养51人、专业带头人培养100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339人、专业创新团队49个,打造了一批高层次教育人才。

亮点4

教育协同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

3万名

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推进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城市学院等高校新校区建设,截至2017年累计由中心城区向外疏解高校学生约3万名。

133所

大力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品质。到2035年在城市副中心规划学校246所,其中新增学校133所。在行政办公区周边集中规划建设13所左右优质中小学、幼儿园。面向通州基础教育学校干部教师实施20个支持项目,成立20个名校长(园长)工作室、60个名师工作室。统筹中心城区31所优质学校与通州区学校精准对接。

4所

全力支持雄安新区提升教育质量。正式挂牌4所对口帮扶学校(幼儿园),选派3名机关干部与雄安三县教育局开展对岗挂职,4所帮扶学校委派4名同志担任雄安校区校长。成立由28位专家组建的“雄安新区教育规划北京专家顾问团”。组织30名雄安中小学校长到北京优质学校开展学校管理、办学模式研修学习。

1000名

北京市16个区对口帮扶河北省23个教育贫困县,共选定30余所学校进行手拉手对接,市区两级累计开展教育帮扶项目60余项。实施“河北省千名中小学骨干校长教师赴京挂职学习”项目,“十三五”期间将共接收1000名河北省校长、教师到北京市中小学校跟岗学习培训。

12种

北京多个区级教育部门、职业院校与河北多个市县政府部门和学校签署合作协议,采取集团(联盟)建设、联合办学、设立分校等12种形式密切合作。

12个

推动京津冀高校先后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京津冀经济学学科协同创新联盟”、“京津冀建筑类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联盟”等12个创新发展联盟。

160余项

北京市教育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项目已拓展到17个省(自治区)40个地区的130余个县(旗市区),涉及任务160余项,推动北京市数百所大中小幼学校与受援地数千所学校深入开展教育扶贫协作与支援合作,惠及受援地区师生数十万人。

亮点5

首都教育影响力不断增强

50多个

目前,北京市已与50多个国外城市的教育部门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关系。

69所

2017年,北京市共有12个区的69所中小学开设非通用语种课程,涉及语种包括德语、日语、俄语等十门语言。

121个

截至2017年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达到22个,项目达到121个。北京市共有15所学校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15所学校合作开展了42个境外办学项目,1所学校在境外独立开设了办学机构。北京市共有37所高校和19所中小学在58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132所孔子学院和236个孔子课堂。

12万人次

2017年,在北京市高校和中小学学习的国际学生超过12万人次。进一步扩大接收外国学生资质校规模,高校达到92所,中小学达到286所。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