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国外熊孩子“治疗”有方

2019-02-11 16:29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国外熊孩子“治疗”有方

美国老祖母詹妮·克莱尔得知女儿和女婿要带两岁的外孙女回来过年,忙着准备了一番,还找出收藏很久的各种玩具。外孙女对她很亲热,让她更是大包大揽了看管责任,告诉女儿女婿在节日里尽管去探亲会友,一切放心。

詹妮满心欢喜,一边照顾小外孙女,一边还把照片放到网上与朋友分享:“看她圆鼓鼓的小胖肉,摇摇晃晃地走路,说话含糊不清又问东问西,真是太好玩了。”可是好景不长,小宝宝的麻烦来了。当有客人来访,本来还算乖巧的小女孩,不是乱跑就是打翻果汁,后来还因为没有人玩,干脆倒地大哭。詹妮被搅得哭笑不得……

专家解读

“熊孩子”大闹的原因

儿童心理学作家苏珊·泰勒在她的文章中分析道:

即使不少孩子能用一些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情绪,可是他们在很多情况下,不明白自己的周围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无法很快并且正确地向家长解释。比如他们的嗓子疼,却又说不清楚自己的不舒服,不得已的哭闹更会使成年人急躁。

好奇和尝试让很多孩子故意做一些大人禁止的事情。有时候,孩子们分明知道父母讲过不要在墙上涂鸦,不要从高处往下跳,他们却偏偏要做,而且还要炫耀一番。好奇心往往让他们高估自己的能力,结果是不断闯祸。

睡眠不足也会导致孩子情绪失控。疲倦的孩子不是发脾气就是毫无章法,与平时听话的时候判若两人。

群体作用也让孩子们时而优、时而劣,完全取决于周围孩子们的表现。孩子强烈的模仿本领,使得他们很容易学做很淘气的事,如果一群孩子中一个人推翻玩具,很可能另外的孩子也有样学样,一个接一个地变成了“小恶魔”。

最不易察觉的是孩子们在某些药物的作用下,不能控制自己,或是受到欺负和挑战的压力,因无法承受而爆发过激行为。很多时候大人认为孩子突然胡闹毫无征兆,其实追究起来,缘由可见,但是却被大人忽略。

苏珊说:“不能否认的是,孩子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有多大错误。有时候他们告诉你,小同学的妈妈很胖,或是在洗手后把水甩得到处都是,很可能他们一时无心,或是在做试验,并非每次都是故意地干坏事。所以家长不要太担心,只需就事论事地指点即可。孩子们还在学习阶段,他们需要时间来明白这个世界和众多的规矩。”

实际操作

管教“熊”孩子 四天见初效

美国母亲杰奎琳有一儿一女,9岁的女儿夏洛特常抱怨她4岁的弟弟乔太讨厌,不愿和他玩。妈妈杰奎琳其实也有同感,常常难以控制地大声呵斥儿子乔的恶作剧。

当杰奎琳忍无可忍时,决定向专家求助。她告诉密苏里儿童心理学家艾德医生说,儿子乔从来不让周围人安静片刻,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不论时间和地点。他尖利的声音像是铁器刮擦玻璃窗,不达到目的绝不停止叫喊:“他一闹起来,我简直一分钟都受不了。”

艾德医生指点她说:“你所犯的错误,是很多父母都常做的事,就是成人们在孩子行为不端的时候,做出激烈反应,力图制止和纠正,可是其作用往往适得其反。孩子在受到父母斥责时,反而获得了得到重视的错误信号,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类似的方法,把家长的注意力拉到自己这里来。”

杰奎琳妈妈在得到艾德医生具体指导后,开始了对“熊”儿子的管教。

第一天,杰奎琳对儿子的捣乱不动声色。她在吃早餐的时候,同时对一对儿女说:“今天,如果你们俩吵架或是发牢骚,我都假装看不见也听不见,你们懂吗?”大女儿“嗯嗯”了两声,有些不以为然,可是儿子过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出门后想起来要挑战母亲。

在商店里,乔大喊:“我要喝果汁。” 其实他刚刚喝过水。杰奎琳只解释了几句就真的不再理他,可是乔的叫声一次比一次高:“你听见没有,我叫你呢。咱们干吗到这个蠢商店里来,太讨厌了。”杰奎琳坚持着,还假装与女儿讨论起要买一条蓝裙子。

过了一会儿,杰奎琳感到身边突然安静了,原来乔放弃了喊叫,被商店里一盒乐高积木吸引了过去,显然,他接受了母亲发出的讯息,今天不理他是不会改变的,所以自动转移了注意力。

从第二天开始,杰奎琳不断地展示家庭和亲情的正能量,用表扬和鼓励的语气和孩子们说话,而且还遵照自己的规定,不抱怨、不争吵,给孩子做出榜样。她夸奖女儿带领弟弟整理房间的好表现,也赞扬儿子所做的纸盒房子很有创意。孩子们受了妈妈的感染,一直都没有吵嘴,当儿子乔丢失了一块积木的时候,两人一反过去遇事就互相嘲讽的习惯,联手一起寻找。

从第三天开始,杰奎琳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从早上督促孩子们穿衣、吃早点到出门上学,始终保持镇静,指点孩子们忙而不乱:“我告诉他们先穿哪件衣服,注意不要把应用的东西放错位置。我口气里没有斥责,孩子们反而变得很顺从和迅速,实在让我没有想到。”

第四天,当母子间的感情达到平顺和理智后,杰奎琳才开始重新制定家庭纪律,比如遇到意外,可以生气,但是不要毁坏物品,更不要姐弟之间打架:“我在惩罚他们两人的恶劣行为时,也讲明原因,告诉他们错在哪里。”最近一次,女儿做了错事,杰奎琳妈妈让她回自己房间反省,女儿居然乖乖去了,没有嘟囔,没有生闷气地摔门,出来时已经是认错的表情,整体效果很好。

专家指点

治疗各类淘气

一位母亲说,她的两岁儿子从来不肯坐下来,总是不停地翻上爬下,家里所有的家具都被爬遍,连电视机也不放过,还多次摔得鼻青脸肿,却乐此不疲。

□对策

据美国俄亥俄州的全国儿童医院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每年因为攀爬家具而受伤的孩子超过14000人。儿童智力开发副教授罗斯福说,如果家里有好动的孩子,应该把家具和电器做特殊的固定,与墙壁连接,把数件物品摆放成L字形,在地面上加铺厚垫等,都是易行的方式。

另一位母亲抱怨说,她的孩子总是把食物抛到四周,不好好吃饭。

□对策

罗斯福副教授认为那是孩子在实践他所认为的生活。他要看看烤饼圈能滚多远,试试土豆块掉出了盘子是什么样。而且他还愿意表演给妈妈看,以示得意。因此作为妈妈不要理他,而要平静地告诉他:“食物是吃的,不是用来玩的。不要试了,你快点吃。否则我要收走了。”

比较常见的,还是父母们在过节见客时,孩子们行为没有礼貌,或是用各种怪异方式胡闹,很破坏节日气氛。

□对策

实际上,节日活动对孩子日常生活节奏的破坏,才是他们不高兴的主因。当然,如果父母事先给予适当和必要的告诫和训练,会让孩子们因有心理准备而行为改善。在节前,告诉孩子们家里要来的客人是谁,教给孩子懂得在客人来时,放下手中的电玩,到门口欢迎,接受礼物时要说“谢谢”;遇到小朋友时要分享食品和玩具;送客人要道别等等。家长还要给他们准备饮料和零食,免得他们在饥渴时得不到照顾而发脾气。

还有一位母亲苦恼,她的孩子很喜欢把到手的小东西塞到鼻孔里、耳朵里和嘴里,包括小珠子、棉花球、电池等等。

□对策

美国得克萨斯州医学博士罗杰在他的行医生涯中对此司空见惯,他认为孩子除了好奇外,还在用自己的方式测量空间和体积,试着把不同形状的东西放进不同的空洞里。但是并不是说,他们这样做都安全。例如把纽扣和钱币塞到口鼻里,会造成他们窒息,电池含有有毒物,也不应该让孩子接触。所以,他告诫父母,在孩子的活动区域里,一定要按时清理小物件和玩具碎片,不让孩子轻易拿到,保证他们的安全。 温玉顺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