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报告:在线教育缓解教育资源不均更受西部家庭青睐

2019-04-30 08:46 人民网

来源标题:报告:在线教育缓解教育资源不均更受西部家庭青睐

4月26日,“数字化时代教育财政策略II期课题”中期会议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举行。会议上,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的中期调查报告显示,在线教育在中小学广泛渗透,接受调查的中小学生中58%的学生使用了在线产品或服务。报告还发现,在线教育一定程度上弥补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西部家庭在线教育参与率显著高于东部家庭,跨省流动的家庭比非流动家庭更偏好在线教育。父母受过高等教育、信息化素养高、对孩子教育期望越高的父母,越愿意让孩子接受在线教育。

会议围绕“在线教育:现状与挑战”的主题进行了研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项目负责人杨钋、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康宁、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尚俊杰等专家出席论坛,一起教育科技作为课题合作方和企业代表受邀出席参与。

报告:在线教育更受西部家庭青睐,缓解教育资源不均

据了解,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于2015年启动了“数字化时代教育财政策略”项目课题,2018年5月8日启动了Ⅱ期课题,近日开展中期报告研讨活动。该报告依托线上调查平台数据和实地调研情况开展分析,其中线上调查数据委托一起教育科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样本来自全国45个区县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共计57709人参与了此次调查。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杨钋代表项目组做了中期报告。项目组认为,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带给教育供给新方式、新形态,如在线教育、虚拟学校等,教育的现场正在发生改变。中期报告显示,在线教育在校内外广泛渗透,受调查中小学生2018年秋季学期使用在线产品或服务比例约为58%。

项目团队发现,在线教育一定程度上弥补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西部家庭参与在线教育的概率显著高于东部家庭,即西部地区父母更愿意接受在线教育。“在线下教育资源少的地方,这些家庭有可能通过线上渠道获取更优质的资源。此外,线下补习对于家庭的财力要求更高,而在线教育中则有很多免费产品可供选择,降低了消费门槛”,项目组唐荣蓉解释说,距离因素对线下补习的影响比较大,但对在线教育则相反,在线教育能弥合距离因素在线下课外教育消费中的阻碍作用。调查也显示,跨省流动的家庭比非流动家庭更偏好在线教育。

中期报告的这一结论与《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2017)——基础教育》某些结论一致,后者也提到了在线教育等新教育形态在教育公平和促进教育资源均衡方面的作用:“信息技术确实是数字化时代为教育带来的又一次创新的契机”;“推动教育信息化尤其是资源匮乏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弥合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已经成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充分发展、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

报告还对家长情况与在线教育的关系展开调查,发现受过高等教育、信息化素养高,对孩子教育期望越高的父母,越愿意让孩子接受在线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对课外补习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课外补习低龄化是非常明显的趋势:公办校中各学段学生最早开始补习年级(前三位)和参与补习的学生中最早开始补习年级(前三位)两个调查,分别有12.96%和32.47%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课外补习之路。

“我们发现教育的新业态和传统业态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对这些领域的规范管理,甚至包括教育财政的安排”,杨钋说道。

专家建言:在线教育治理要简政放权

从2018年开始,教育部等先后下发文件,对课外辅导培训机构进行整治,同时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对在线教育进行合规审查。最新动态是广东省拟对校园学习类APP实行黑灰白名单和红黄牌动态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审查管理长效机制,得到了一起教育科技等在线教育企业的响应。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从政策前沿对教育治理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教育治理”与传统管理的最大区别,就是多元参与。治理的精髓是“共建共享”,政府需要把利益相关者转变为责任主体、转变为教育服务的提供者。王烽认为必须把学校、社会、家庭、教师的活力激发出来,把社会提供教育资源和参与教育管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一个合作的网络。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熙也提到,作为新兴产业和教育形态,政府应放宽市场准入,可以允许在线教育企业先照后证,并且给予优惠和扶持政策,比如购买服务、税收优惠、产业引导、资金设立、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促进当地在线培训教育产业的发展。

对外经贸大学教育开放经济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曲一帆指出,互联网教育应该走因地制宜和试点的道路,相关部门要给相关企业更多探索的机会。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