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游学成了生意 家长可得量力而行

2019-08-09 09:14 科技日报

来源标题:游学成了生意 家长可得量力而行

从海子“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到高晓松的“诗和远方”,别处风景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内心。与父辈们相比,如今家长更愿意在假期让孩子走出家门,旅游+学习的游学模式因此爆红。有媒体调查显示,74.9%的受访家长为孩子购买过假期游学项目,88.9%的受访家长称,身边假期去游学的孩子变多了。

游学也好,夏令营也罢,“增广见闻”四个字才是家长们的初衷。无论披上何种外衣,游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式的教育模式。客观来说,只要流程设置合理,讲解体验内容专业,对孩子们来说,一般意义上的游学都会有所裨益。

但从市场管理角度来看,游学却不折不扣成了“灰色区域”。跨行业、跨机构的交叉地带,带来了管理上的限制。譬如5年前,教育主管部门曾出台文件,规定游学活动中,“学”的行程至少要占一半以上时间,其他针对带队教师人数、比例、游学时间等等细节都有明确规定。

然而受管理模式限制,这份规定只能约束学校举办的游学活动。“聪明”的商家很快找到了漏洞:注册第三方公司或机构开展游学活动,导致上述规定几乎无法落到实处。一边是家长们旺盛的消费需求,一边是几乎没有有效约束的市场主体,该领域出现游而不学、价格虚高、课程及安全无保障等乱象几乎成为必然。

对于家长们来说,是时候给游学退烧了。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观察大千世界风土人情,增添自己的见识,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游学的意义也一样。

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如果为了游学而游学或者为了攀比而游学,落入了商家促销的话术,深陷教育焦虑之中,盲目给孩子报名参与游学,不但增添了家庭经济负担,对孩子的成长益处也比较有限。一旦参与“旅行团”式的游学,在国外的景点走马观花,反而占据了孩子宝贵的假期时间,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这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到底应不应该参与游学,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量力而行。所谓“力”,第一层含义就是经济实力。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孩子兴趣浓厚,那么不妨精挑细选,择口碑良好的机构进行合作;第二层含义则是能力。在减负的大背景下,如果孩子能够在暑期完成学习任务、参与社会实践,提升思考判断能力,那么游学与否,其实并不重要。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