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彧飞是海淀工读学校班主任、体育教师。北京市海淀工读学校是全国第一所工读学校,是教育转化心理行为偏差、学习困难或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的专门学校。这里的学生情况复杂多样,逃学旷课、打架斗殴、对抗教育……班级管理难度可想而知。这里的班主任,白天上课,晚上值班,与学生同吃、同住,一周在校至少73个小时以上。
陪伴蒙尘心灵,爱一些人们想爱却爱不起来的孩子
2010年,22岁生日刚过,还带着些稚嫩的他,踏进了工读学校,并在第一学期就走上了班主任岗位。
小雷周末在家和母亲吵架离家出走了,小涵数学课和老师顶起来了,小唐、小李和小张计划半夜逃学,小辉又去原校门口“借”钱了……,孩子的问题层出不穷,这让刚走上班主任岗位的他有些手忙脚乱,应接不暇,但他选择的是“坚持”和“爱”。
8年的时间,上千个日日夜夜,无数次深夜畅谈,数不清的半夜“蹲点”寻找逃学的孩子,几千公里里程的家访,几百万字的教育记录和体会……,穆老师用全心的爱与陪伴,让一个个曾经受伤的心灵,变得鲜活起来,让一个个蒙尘的花朵又重新绽放光彩。
在工读学校的一角有温家宝总理题写的一句教育格言:“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它提醒这里的老师们,师爱是一切教育发生的前提,穆老师就是这个格言的优秀践行者。他用他坚定的信念和日复一日的看似琐碎但却充满神奇的坚持,书写了工读班主任工作“爱满天下”的精神,也书写了一名普通教育工作的平凡本色和
对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情怀。
付出总有回报, 2016年获海淀区教育系统青年教师岗位能手;2015年获海淀区教育系统优秀团干部;2015年被评为海淀区 “四有教师”;2014年课例《耐久跑》在北京市专门学校课例评比中获一等奖;2017年在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演讲朗诵比赛中获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北京市师德榜样。
用教育智慧引领学生成长
教育学生只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的智慧,在工读尤其如此。在工读,班级管理绝对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想管理好班级,绝非简单的陪伴和奉献就能做到。更需要班主任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整体规划,运用班主任的专业知识,将工作做到深处。
8年的班主任工作,他已摸索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低年级采用“同伴互助”组内协作、组间竞争的班级管理模式;中年级采用“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干部培养模式;高年级采用“公司制”民主管理模式。他注重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注重运用集体教育个人,注重活动育人,在活动中寻找教育契机,所带班级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除多次荣获区级先进班集体外,2016年所带班级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班集体; 2017年被评为北京市中小学“紫禁杯”优秀班主任。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当教育没有桃李芬芳,当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成功的人,而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那么教师的工作就真正回到了教育的本原。而这种回归本原的人性教育正是工读教育的价值所在,也是支撑工读人继续前行的勇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