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特殊教育学校魏宏亮 :教育赋予生命应有的尊

2019-09-02 11:2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我生长在京西矿区。

矿区的工人和家属来自五湖四海,操着南腔北调。作为一名70后,打我记事起,大人们的表情和眼神总是开朗乐观,不笑不说话的。街坊邻里间关系融洽、相互帮助,我们孩子更是亲密无间,玩儿到哪家吃到哪家,吃“百家饭”的现象很是普遍。

与这种温馨氛围格格不入的,是一个叫“宝贵”的人。那时他大概十五、六岁。因智力低下,从没上过学,平日就在街上乱跑。冬天一身脏兮兮的破棉衣,夏天一条破裤子,全身上下一团漆黑,散发着浓烈的异味,简直就是个“流浪汉”。甭管大人孩子,都叫他“傻宝贵”。

我那时不懂事,跟着大孩子到外面玩儿。宝贵往往就成为我们取乐的“玩具”。在大孩子的带领下,抓一把土,捡一把石子往他身上扔,嘴里还喊着:“给你吃,给你吃!”而他也不恼,总是用他那双乌黑的眼睛看着我们,咧着嘴笑,一脸友善。小伙伴有不爱吃或掉到地上弄脏的食物,往往会丢给他。他从地上捡起来就大口大口地吃,如同享受美味。如果小孩子哭起来没完没了,大人们往往这样恐吓:“傻宝贵来了,你再哭,就让傻宝贵把你抱走!”孩子听了这话,立马就不哭了!

高中毕业,我考上了师范大学,家也从山里搬了出来。

记得在1994年,老师组织我们去学校实习,走进了位于官园的西城区培智学校。在那里,我们看到很多智力落后的孩子在老师带领下学习。他们都衣着整齐,待人礼貌友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年龄大点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认真地缠绕着发电机的铜线,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原来,智障孩子不但可以上学,而且还能学到一些简单技能,拥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故乡的一所山区中学服务,成为一名班主任。学生中有一位唐氏综合症的男孩儿,长得白白胖胖很可爱,但就是什么都学不会。我也不知该如何在班级授课的同时兼顾好对他的教育。好在他属于随班就读学生,父母对他没什么成绩要求,只希望他能有个地方去。每次考试,学校也不要求我们统计他的成绩。我的原则是:只要他上课不捣乱就行。那个孩子也很识趣,上课时或是趴在桌上睡大觉,或是自己玩儿自己的,大家也都相安无事。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度过。有一天,我出学校办事儿,路过镇上的养老院。看到几位老人坐在院门口晒太阳,不远处有个人孤零零地倚在墙角,穿着和老人们一样的衣服,但显得要年轻很多,好像在哪儿见过。我走近细看,这不就是“宝贵”吗?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沧桑如此明显,那双乌亮的眼睛消失了,变得混浊黯淡,木讷地坐在那里,脸上已看不到那真诚的微笑。

后来,我从父母口中了解到,宝贵的父亲曾是矿上的劳动模范,只有宝贵这一个孩子,小时候因生病耽误,变成了傻子。父母要去上班,他没人管,这也成为他父母永久的痛。二老去世后,宝贵无处安身,最后被送进了养老院。对于宝贵来说,这或许是最好的安排吧,至少有人管,有饭吃、有衣穿。

几年前,我去超市购物,偶然在门口见到曾经教过的那位随班就读学生。只见他穿着一身超市员工的工作服,在大门口忙里忙外,将顾客们散乱停放的小推车收集起来摆放好。真没想到,他居然有了一份工作,可以自食其力了。回想当初的放任不管,我心底平添了很多愧疚。

孔子《礼运·大同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描绘出古人心中理想的“大同世界”。但在传统观念中,残疾人属于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有条件的话养起来就可以了。因而,我们习惯称残疾人为“残废”,忽视了他们存在的价值。

在残疾人受教育问题上,社会上也存在着很多歧视与偏见。质疑他们接受教育的效果,排斥他们在普通学校中就读,希望把他们和正常孩子隔离开……怀有类似想法的大有人在。其实,残疾人就生活在你我身边,而且数量很庞大。平等接受教育是他们应有的权利。社会对残障群体,尤其是残障群体中的智障群体及其家庭所能提供的最好支持与帮助就是教育。

实践证明:对于中重度智障群体,通过教育,他们完全可以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通过教育,他们完全可以学会一定的自理能力;通过教育,完全可降低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依存度,过上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

建国七十周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社会财富空前提高的同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问题。从“十七大”报告中的“关注特殊教育”,到“十八大”报告中的“支持特殊教育”,再到“十九大”报告中的“办好特殊教育”,以及紧随而来的诸如:“人口3 0万以上的地区,必须建立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发挥特殊支持教育中心的作用,指导普通中小学融合教育的开展”、“确保每位残疾儿童少年应有的义务教育服务”、“提高残疾学生生均经费到每年6000元。免除残疾学生在校的住宿费、书本费、饭费及校服费,并提供相应的食宿补贴”等一系列针对残障群体的教育计划、政策、法规的制定与落实,无不令人欢欣鼓舞。作为一名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基层工作者,我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

教育赋予每个生命应有的尊严。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大潮,残障群体及其家庭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作者:魏宏亮,作者单位:门头沟区特殊教育学校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