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企业新型学徒制 破解职教“校企脱节”难题

2019-10-15 09:17 新京报

来源标题:企业新型学徒制 破解职教“校企脱节”难题

要解决当下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双轨制”职业教育不可或缺。

“师傅带徒弟”曾是企业尤其是工厂中很重要的培训方式,如今,这一“老办法”正被注入新活力。据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介绍,北京市将全面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今明两年将培养1万名左右企业新型学徒。

所谓“新型”,是相较于传统的“一对一”传帮带模式而言的,按照“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新思路,新入职员工及转岗职工将接受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二对一”的培训。学校系统学习、企业加强实操,意在打通急缺人才上岗的“最后一公里”。据了解,北京将对开展学徒培训的企业给予每年每人5000元到8000元不等的培训补贴。

长期以来,受社会对职业教育普遍歧视等多重因素影响,职业化教育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总量上严重不足。人社部数据显示,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水平,技工紧缺现象逐步从东部沿海扩散至中西部地区,从季节性演变为经常性。

同时在结构上,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教育相对滞后等多重因素叠加,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异常突出。一方面,中高职毕业生无法适应岗位的要求而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需要专业蓝领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

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在于时下的职业技术培训“训与用”存在脱节,“供与需”之间也没有实现有效对接。而脱节的长期存在,也限制了职校毕业生的成长空间,从而间接压缩了职业教育行业的发展。

一个国家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制造业作基础,产品质量精良,靠的是技术创新和优秀的技术工人。这方面德国可谓典范,其工业能维持强大的竞争力,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国家和企业共同负担职业培训,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培训,供需双方紧密结合,接受双轨制教育的学生,40%的时间用在理论学习,60%用在实操训练。他们是双重身份,既是工厂的学徒工,也是公立职业学校的学生。

而“新型学徒制度”也遵循这样一种思路,其重要的创新点在于“以需定供”“订单式培养”。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指导,两者结合可以达到学习效果最优化,也能最大化解决就业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新型学徒制”不失为解决当前职业教育培训短板、实现供需有效对接的重要路径。2015年至2017年,北京已经组织了一些企业和院校进行试点,此番全面推行也有实践经验可供借鉴。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举措,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各地不妨以务实、管用为导向,进一步推进改革,以期培养出更多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真正成为人才库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