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学科培训少了,素质教育跟得上趟儿吗

2021-10-13 17:10 北京日报

“双减”政策推出已有两个多月,校外学科培训班少了,时间富余出来,很多家长又把目光投向兴趣班,希望挖掘孩子在舞蹈、美术、科技、体育等方面的潜能,回归素质教育。然而,素质教育靠报班就能解决吗?中小学校、校外培训机构该怎样做才能让“双减”后的素质教育跟上趟儿呢?

家长有话说

“双减”后“素质教育班”紧俏

小学家长 周瑾言

我是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从女儿上幼儿园起,我就开始培养她读书的习惯,并陆续给她报了跆拳道、钢琴、舞蹈等“素质教育班”,希望她能全面发展。

近一段时间,北京实施“双减”政策,校外学科培训负担减轻了,学校留给孩子的作业也少了,我和我身边的家长们都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学校提供了延时托管服务,解决了“三点半”难题,而孩子们因处于低年级,本身学业负担也不重,很多家长都乐在其中,觉得是时候回归真正的素质教育了。周末我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时,就觉得观众比之前多了,不少都是带着娃去长见识的。

但是,学校的课后托管并不能完全满足我这种家长的需求。说实话,我非常理解学校的不易,一个年级10多个班,学校师资有限、精力有限,提供的课后服务也只能是看书、画画等常规服务,无法全面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像我这样的家长并没有报学校的课后托管班,而是把目标转向了运动、器乐、机器人等校外非学科类培训班,以期全面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

就拿这学期来说,我给女儿报了跆拳道、钢琴、舞蹈、课后体能、跳绳训练这几类班。跆拳道、钢琴、舞蹈是女儿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学的,我希望她能延续成果。体能和跳绳训练是为了能够在学校统一的体能测试中取得一个较好的成绩,不管将来是否会对升学有影响,至少女儿可以在放学后有机会进行体育锻炼,见见阳光对近视防控也是有好处的。全算下来,报这些“素质教育班”需要两万元左右,学费不菲。即便如此,家长们仍趋之若鹜。比如跆拳道班,之前是3个老师、20个学生,现在还是同一个教室,是3个老师、50个学生,整个教室满满当当的,其中不少孩子看上去像是小学二三年级的,他们都是从跆拳道基础学起。再比如,在我女儿上钢琴课的机构,这个学期老师的课也排得满满的,每天从下午4点左右排到晚上8点多,周末就更满了,我给女儿约课都不好约。“素质教育班”紧俏的情况十分普遍,我的一个朋友想给孩子报3000多元的羽毛球“一对一”,因为教练太忙,等了一个多月愣是没报上。

“双减”政策实施后,对校外学科培训时间做了严格规定,即周一到周五每晚8点半以后不得进行。面对中考压力,一些初中家长既不想让孩子放手学科培训,也不想让孩子放松素质培养,便开启了新一轮战术:把兴趣爱好类的课程挪到周末,把学科类的课程改在平时。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她的儿子上初二,原本是周一到周五晚上参加素质培训班,周六进行一天学科培训,周日休息、娱乐。现在,学科培训安排在周一到周五晚上进行,原来周中的钢琴、体育课调到周末,可是老师的时间难约,周末时间也被分割得零零碎碎,不好安排家庭出游活动了。

作为家长,我们心里明白,“双减”的初衷是好的,但如何真正做到让孩子高效学习、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让家长们放心,恐怕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还需要在细节上下更多的功夫。

学校举措

优化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创新潜质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校长 徐华

“双减”新政实施后,很多孩子放学后不再奔波于学科培训班而是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课后托管服务。客观地说,确实有家长担心:虽然经济上、体力上轻松了不少,但学校会不会只是把孩子集中在教室里写作业,根本不会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学校老师已经进行了认真研究,并达成共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义务教育处于国家整个教育体系的初始阶段,是立德树人的重中之重。处于基础教育前沿的中小学校,应充分利用“双减”政策营造的社会氛围和良好条件,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优势,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努力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力求做到让学生开心,让家长安心。

国家课程是实现全面育人的基础保障,要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不光是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等学科类课程,还要有体音美、劳动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每一种课程的实施都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学习体验。如今,在“双减”背景下,我们学校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体系,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

第一,整体规划学生的校内一日生活,让孩子们充实而快乐。围绕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我们精心设计了学生在校生活,让孩子们在学校有存在感、获得感和成就感。我们把周一至周五每天课后服务和正规课程一体化设计,包括以年级为单位的课外体育活动,以激发兴趣培育特长的艺术、体育、人文、科技等社团活动,以及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等都整体建构,一体化实施。

第二,研发学校自主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有助于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社会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时政要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并用自己所学适度地服务于现实生活,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建构自己的学识体系,获得综合能力。比如,我们开设了“潞河溯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实践课程、“遨游计划”项目课程、生涯规划课程等,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潜质,加强了他们的合作能力,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所在主动学习、快乐地学习。

第三,发挥一体化学校的优势,实现小初高一体化培养。我们学校是北京市金帆书画院、金鹏天文团、金奥运动队、翱翔计划物理地理领域基地学校,素质教育一直保持优势,并在本校初中部、高中部以及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推进。其中,小学侧重学生特长的培育和发现,初中侧重个性的养成和特长培养。本部的40多个学生社团突破班级、年级和学部界限,形式灵活,丰富多样,既有激发兴趣、培育特长的社团,也有民乐团、合唱团、运动队、文学社等水平很高的专业社团。指导教师既有校内教师又有校外专家,学生们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第四,做好家校共建,让家长成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同路人。促进义务教育回归正确教育轨道,开展好素质教育,还要有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们邀请家长共同参与班级、年级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为学校的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承担志愿服务工作,邀请家长来校为孩子们开设职业介绍讲座,让家长走进学校的教育场景,亲身感受学校教育的点点滴滴,进而安心放心,并与学校形成合力,给孩子们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总之,教师、学生、家长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就能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校外教育机构做法

“宫馆家”正多渠道服务“双减”

北京市少年宫主任 秦蕾

一直以来,少年宫、青少年科技馆、少年之家(简称“宫馆家”)等公立北京校外教育机构主要通过艺术、体育、科技类兴趣小组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特长和实践创新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聚焦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受到家长和孩子们喜爱。“双减”政策实施后,这些“宫馆家”开展的活动更加受欢迎。如何能让更多的孩子享受这些优质的校外教育资源呢?

“双减”新政要求去除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发展好素质教育。校外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对校外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大背景下,“宫馆家”更应该立足自身优势特色,主动作为,更好地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力量。

我们看到,校外教育机构可凭借自身的灵活性、多元性和开放性,开展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创新探索,为课后服务和校外活动提供更有特点、更具针对性的选择。例如,北京市少年宫依托特有的教学植物园区,结合艺术、体育、科技等教育资源,正在创新“五育”融合活动内容,探索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模式,升级一批传统教学项目,并以植物栽培大赛、特色夏令营等活动为载体,研发跨学科的优质特色课程,努力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

据了解,目前北京各区“宫馆家”都在结合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主动了解学校课后服务需求,加强与区域中小学协作,积极探索教学项目输出、课程资源共享、教师资源共建体系等。有的为区域学校提供课后服务课程菜单,让中小学不仅可以“点单”到校,还可以就近上门选课,享受更专业的活动空间和设备;有的组织优秀校外教师走进中小学,弥补学校课后服务师资不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有的加强与社会资源联动,以“走出校园”或“走进校园”等形式,为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校外教育机构正在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丰富课后服务供给,为“双减”深入推进注入强劲动力。

总之,校外教育机构应围绕社会需要和家长期盼,从培养青少年兴趣特长入手,重点围绕优化艺术审美、强健体魄、提升科学素养等核心要求,加强活动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育人效果。还要充分发挥德育阵地作用,通过挖掘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重大事件、纪念日等蕴含的育人资源,丰富学生课外校外生活,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协同育人格局,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专家观点

综合素质培养需要校内校外融合发展

北京教科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熙

“双减”工作能否有效破解“减负困境”,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以改变片面追求应试教育为突破口,由单纯注重学科知识学习向综合素质培养转变,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苏格拉底的答案是:“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后首次到美国访问,有记者问他:“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爱因斯坦拒绝回答,他说:“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物理书中查到答案。”接着他又说了一句有名的话:“大学的教育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成为常态,强化素质教育才能应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把握教育本质,我们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机构才能自觉落实“双减”政策,把工作重心落实到人的素质培养上来。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积累和重复,而是要融合发展。课外和校外教育要更加重视知识运用的科技活动,注重艺术、体育和劳动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双减”政策强化了学校主阵地作用,同时也对学校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近日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规定:“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推动实现课程教学、组织管理、学校文化等教育生态的整体变革……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这将作为北京市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指南。北京具有丰富校内外教育资源,可以借鉴芬兰经验,广泛应用项目式与探究式学习。在课后服务方面,北京也具有首都优势。目前,西城区推行“菜单式”课后服务,整合12家区属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资源,首批开设了200多个课后服务活动项目,包括竹笛、中国舞、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等课程,所有授课教师都是专业教师。

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双减”政策实施后,双休日和节假日孩子没有学科类培训班可上,父母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培养孩子会生活、爱学习的好习惯。在姿态上父母不要高高在上,而要多倾听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烦恼和收获,鼓励孩子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积极主动解决学习上的难题,不断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要学会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人生舵手,自信地度过童年时光。

近几年,校外培训成为政府加强监管的领域,除了违法违规情况之外,主要原因是大量机构开展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应试培训,加重家庭和学生的经济负担与学业负担。“双减”政策实施后,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回归初心,履行社会责任,致力于满足中小学生选择性与个性化学习需求、培育发展兴趣特长、拓展综合素质,积极参与学校课后服务活动,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在学科类培训受到政策诸多限制情况下,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也必须提升办学能力和教师水平,同时要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才能跟得上“双减”步伐。

责任编辑:任梦婕(QL0018)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