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复杂的新冠疫情形势,“五一”假期之后,北京市中小学暂缓返校,同学们再次开启居家线上学习。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结合疫情中线上教学经验,各学校在线上教学方面有了哪些新变化?书记校长们对教育信息化产生了哪些新思考?一起来关注教育新变革。
采访对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谭峰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谭峰
记者:疫情期间,学校全面实行线上教学。多轮的线上教学实践,使学校在线上线下教育教学方式方面发生了哪些改变?
谭峰:2020年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由于老师和同学们都是初体验和初尝试,出现了技术不熟练、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缺乏互动、线上学习溜号等问题。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会增进我们智慧的成长。面对这次线上教学,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追求高质量的线上教育;坚持问题导向,扬长补短,通过加强组织、梳理总结、联合教研、团队创新等策略提升线上教学质量。多轮的线上教学实践,帮助学校在云端管理、线上教学、学习活动等方面逐渐走实、走深,发生着越来越向好的变革,积累了越来越成熟的经验,教师教得越来越轻松,学生学得越来越快乐,家长评价越来越满意,为这次线上教学交上一份优秀的答卷。
云端管理谋划在前,深入式规范。学校时刻关注疫情变化,提前做好线上教学准备。学校教科室和学生发展中心两个主要职能部门联动设计线上教学、教师、学生管理方案,以2020年的方案为参照,进行优化升级,发扬优势,改进问题。正是科学的未雨绸缪,保证了学校线上教学工作的高效启动和后续工作的平稳、有序、顺利开展。
这次线上教学,学校的作息时间、课表、科任学科授课方式、授课时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健康,严控授课时间,确保课堂精准高效,执行线下学习课表,确保五育并举,全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鼓励教师用足市级优质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质量和效能等。
线上教学以来,学校执行三级巡课制度,校长、中层干部、年级教研组长,每天“潜水”听课,坚持行政领导年级视导,线上巡课,听课后采取集中反馈和个别反馈形式,第一时间进行评课反馈,给予老师们鼓励、引领和指导。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浑身解数,保证线上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正是谋划在前,深入式规范的云端管理,给教师、学生、家长吃下了定心丸。
线上教学团队聚力,沉浸式推动。2020年线上教学期间,学校就在技术操作层面彰显了团队强大的凝聚力与支撑力,本次线上教学,教师们更是发挥团队力量,定方向、齐进度、解疑惑,创造优质的线上教育生态。25分钟的线上单课时授课时间,如何更有效利用,如何将网络平台资源与自主备课相结合,怎样在线上学习中培养学生倾听、质疑、合作、表达的学习习惯,如何实现个性辅导与个性定制,学校每个学科团队和年级团队,都通过研讨沟通,给出了非常好的答案,同时,也沉浸式推动着线上课堂学习不断向前。
学生活动五育并举,陪伴式开展。线上教学中,学生处于“宅”的状态。丰富学生的居家生活,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学校从五育并举的角度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全程陪伴式开展,让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只有多彩,没有孤单。学校精心设计“居家小明星”实践单,以评促进,促学生养成自主自律习惯;通过线上主题升旗仪式以及每周一班会“居家小明星”专题评价,为学生的线上学习生活送去满满的仪式感与成就感;通过校园朗读者公众号的推送,以及春季校园读书节活动,带动家校读书生活,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通过端午、六一、520心理健康日、班级线上音乐会、线上美术展等活动,给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带去许多不一样的乐趣与体验;通过量身定制的系列心理健康课,缓解学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为学生点亮心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记者:“双减”要求之下,对学校新一轮线上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谭峰:“双减”背景下,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的线上教学更加关注“备、教、批、辅、研、衔”六个方面。
备:因地制宜,精选资源。老师们充分了解各类平台资源内容,严格落实“双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精神,针对学情与课型,选取整合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教:聚焦核心,提质增效。教师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学习内容的核心问题进行线上教学,同时,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提质增效。
批:点面结合,分层定制。“双减”要求要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线上教学期间,老师更应为学生设置趣味性与层次性作业,批改与讲评实现点面结合,既通过讲评面向全体巩固知识点,又通过分层设计与个别追踪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有切实的收获。
辅:精准对接,个性辅导。既在课业完成结果上实现精准对接,个性辅导,也关注课业完成的过程,以及居家学习期间的情绪状态,予以鼓励和纾解。
研:因需教研,研研有得。教研活动是“双减”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得以落位的有效促进,要因需教研,集体教研,一研一得,研研有得,通过教研活动的实效,促进线上教学的高效。
衔:线上线下,随时衔接。首都疫情向稳、向好,学校相信,本轮疫情会很快过去,首都教育即将迎来线下复课的曙光,因此在进行线上教学的同时,也要通过学习要求与评价要求的一致,确保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随时有序衔接。
记者:两年多来,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了哪些新发展?
谭峰:致力于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努力建设智慧校园。疫情以来,学校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最大的成就和发展就是建立了“爱慧师苑”平台。“爱慧师苑”远程教育平台是总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全方位服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教师成长的一个综合性服务平台,是一个专业的教师成长社区。平台将总校和各集团分校多年积累的“教、研、评、培”优质资源通过系统向各集团成员校进行整体输出,总校和各分校、全国各地的学校之间一对一、点对点、一对多的跨校教研、教学研讨和沙龙等,都可在云端完成,解决了因疫情线下开展交流学习的难题。
疫情以来,学校把“爱慧师苑”平台作为拓展教育视野,落实“双减”精神的重要教师素质提升资源,积极组织老师们进行观课学习,同时,积极参与平台晒课活动。在未来,学校也会更加充分利用“爱慧师苑”平台的资源,汲取实验二小教育集团更多的教育智慧,促进师生精彩成长。
除了“爱慧师苑”平台,学校也特别重视“实验二小永定分校”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的建设,将其作为传达学校办学理念,展示师生风采的重要窗口。学校注重以研促建,本学期,智慧校园方面的两项课题,分别在市、区层面成功立项。
记者:谈谈您对疫情现状下的教育信息化未来的思考与展望。您觉得未来的“云教育”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信息化时代下,怎样让我们的教育更开放、更灵活?
谭峰:毋庸置疑,线上教学促进了教育方式的变革,使得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的探索成为了学校常解常新的一道命题。在解题的过程中,学校也发现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许多促进作用,也相信,未来的“云教育”会朝着良性的方向蓬勃发展。具体而言,一是会开发更多利于师生互动的教育软件,期待除了QQ课堂、腾讯会议、钉钉课堂、classin等交互软件,有更多的师生云端互动软件的诞生。二是会建设更为丰富的云端课程资源,相信未来不仅仅是学科课程,云端将会提供如主题研究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五育并举德育课程等等更多更丰富的课程资源。三是会带来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疫情之下家校社对教育信息化的关注与探索,一定会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云教育”带给了教育特别多的思考和信心,同样也给学校带来许多的挑战:一是要回应时代关切,整体谋划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工作;二是要创新形式,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三是要家校社合作形成更丰富的信息化资源供给与保障。在这样的思考之下,相信一定能促进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朝着更加灵活和多元的方向发展。
线上教学不只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应急之举,更是撬动教育变革的一次契机。教师、学生、家长应该充分利用这次独特的经历和体验,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明确各自在未来教育中的定位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