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集群发展 打造和谐教育生态

2015-11-23 13:55 128.228.214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丰台:集群发展 打造和谐教育生态

2014年12月10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刘莉带领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小组对丰台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督导视察工作。

■现场回放

副区长狄涛就丰台区实施素质教育作了相关汇报。报告中表示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领导小组,由主管区长任组长,同时还成立了以区人大主管主任为组长的督查小组,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区政府制定了迎检工作方案,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自评和迎检工作。

督导小组通过听取汇报、各方开展座谈会、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等形式对丰台区素质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督导。活动后,刘莉副主任赞扬了丰台区在素质教育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果。

■工作亮点

集群化拓展优质资源覆盖面

丰台区积极建立政府主导、学校协同、资源共享、特色衔接、共同发展的集群协调机制和穿越区域、优质辐射、名校带动、协同合作、整体发展的集团化办学机制。区政府在“十二五”初期进行方庄教育集群、东高地教育集群和北京十二中、丰台五小等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试验。目前已经建立了方庄、东高地、南站、云岗4个教育集群和北京十二中、北京十八中、丰台二中、丰台一小、丰台五小等12个教育集团。据介绍,自2011年方庄教育集群成立至今,三年来,方庄教育集群建设步步深入、不断升级,集群内部28个单位,已经从最初的“抱团取暖”的、以资源共享为主要功能的初级区域教育共同体发展到以课程为中心的区域生态教育共同体,现在又开始了以打通各学段学生出口、改变区域教育结构为主要任务的现代化区域共同体建设,走过了一条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不断走向成熟的道路。

随着地区城市化建设发展进程和教育发展实际需求,丰台区规划教育集群总数16个,教育集团24个,未来将打造建设良好教育生态,增加3万多个优质教育学位,实现优质教育全区覆盖。

据了解,教育集群是按历史和交通等因素划分的,为了在集群内辐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丰台还将集团办学模式融入集群发展。2008年至今,区域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建分校14所。在建设4所市级示范高中校基础上,更打造区级示范校和优质校38所。目前,已有北京市十二中在内的教育集团11个,在建拟建丰台八中在内的教育集团将有10个。

通过教育集群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教师发展共同体、联片教研、协作组等形式,推动区域间和校际优质师资共享。丽泽中学、丰台五小、丰师附小、芳古园小学、草桥小学、丰台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学校分别举办办学实践研讨会,不断扩大区域教育影响,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创新队伍建设机制提高管理素质

教师的素质决定着一个学校或一个区县的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丰台区积极探索校长职级管理制度,完成丰台区校长职级制征求意见稿;探索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干部交流制度,引导优质校干部向农村或办学相对困难校有序流动;探索学校党政正职干部绩效工资统一发放和管理,进一步推进校长区内流动。

丰台区还非常重视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不断创新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教育管理素质。为进一步拓宽干部选任渠道,丰台区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等学校校长;试点“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支持学校成立“学术指导委员会”,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学校管理。不断完善副校级、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机制,坚持推行干部三年一轮竞聘上岗,选拔优秀人才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引领工作。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开发丰台教育系统干部测评系统,坚持考核公开、程序公正、结果公示,列入督导年度绩效考核,同时引入民主测评,有效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促进优秀教师资源共享。加强农村校和办学相对困难校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蒲公英工程”、“牵手工程”、“银龄计划”、“导师带教”,开展校际“手拉手”互助活动,促进教师业务交流。通过教育集群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教师发展共同体、联片教研、协作组等形式,推动区域间和校际的协同合作,逐步建立和推行优秀师资交流机制,推进区域内教师合理流动。设立奖励机制,支持教师向河西地区学校流动。2011年以来,共安排区内支教教师41人参与跨校交流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各领域

丰台区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各学科的德育目标之中,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遵循。发挥社会大课堂作用,创新活动载体,系列开展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国防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国学经典诵读等专题教育,积极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领青少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心理咨询室、网络心育平台、电话咨询热线,开展心理剧大赛、网上夏令营和冬令营等专题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助、心灵成长的平台。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启动“丰台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与提升”项目,投入资金1.2亿元,支持学校建设良好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丰台区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加强学校体育、卫生、科技和艺术教育,实施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每天体育一小时,2013年全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总合格率达到88.65%,学生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有所提高。以社团建设为载体,推动科技、艺术、体育活动,目前全区有全国级县(区)示范性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场所1个、市级8个,市级艺术教育特色校13所,金帆书画院1个、金帆艺术团4个,市级金鹏科技团3个、市级科技示范校15所、区级科技示范校8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所,市级校9所,区级校18所。

丰台区还建立了学校主导、家长配合、社会参与的协作机制,全区学校建立起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实施家校合作共同育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区教委与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以及各委办局合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成了良好工作机制;与区纪检监察部门开展廉政教育进校园活动,与卫计委、食药监局开展学生卫生健康、食品安全教育,与体育局组织中小学生运动会、与街乡镇合作开展学生假期回社区报到活动,各部门发挥优势,营造了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充分挖掘区内教育资源,建设市级社会大课30个、区级64个,发挥航天科普、卢沟桥、抗战馆等教育基地作用,积极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投入专项经费购买社会服务。2014年区政府投入1558万专项经费,用于向高等院校、专业团体和社会资源购买教育服务,支持中小学校特色发展,丰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

■数说丰台

就近入学2014年,丰台区12974名儿童通过审核,进入小一就读,就近入学比例为98.82%;8148名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就近入学比例为95.13%。

骨干教师丰台区共有特级教师52名(含待认定)、市级学科带头人26名、市级骨干160名,区级骨干938名、青年新秀283名、骨干班主任223名、科研骨干182名、河西及农村骨干86名,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共1938名,占全区专任教师的22%。

校外活动场所2011年以来,丰台区新建整合优质资源校9所;建设全国级、市级示范性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共9处;建设餐饮、汽车等职教综合性实训实习基地10处。

社会大课堂丰台区充分挖掘区内教育资源,建设市级社会大课堂30个、区级64个。

文/见习记者张广林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