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教委:构建和谐教育生态 推动教育集群集团化发展

2015-11-26 11:11 千龙教育

打印 放大 缩小

近年来,丰台区教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大背景下,立足“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基本定位和“一轴两带四区”空间发展格局,在“构建和谐教育生态”上做文章,不断调整资源布局,努力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期盼“上好学”的愿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二五”期间,丰台区抓住优质均衡两大主题,按照“一带两点多集”的教育布局,实施“四大发展策略”,使全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十三五”时期是贯彻北京“四个中心”发展战略,落实丰台区“四区两新” (高端产业聚集区、金融创新实验区、城乡统筹模范区和生态宜居示范区,打造成为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空间和实践“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新名片)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丰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下,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振奋的状态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汇聚起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构建和谐教育生态的强大力量,在“四区两新”(高端产业聚集区、金融创新实验区、城乡统筹模范区和生态宜居示范区,打造成为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空间和实践“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新名片)的建设过程中,奋力把丰台区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推进教育集群改革试验,建立“政府主导、学校协同、资源共享、特色衔接、共同发展”的集群协调机制,完成方庄等12个教育集群建设。推进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实施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有效整合,落实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探索“管办评”分离,改革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建立“丰台区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结合教育集群集团建设,稳步推进教育招生制度改革。深化服务保障体系改革,整合成立教育后勤服务中心。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服务“四个中心”首都城市发展战略和丰台“四区两新”发展战略,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谐教育生态理念,推进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优化教育布局结构,深化教育集群集团改革,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为学生全面、个性化成长提供优质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丰台教育。

推动教育集群集团化发展

推进教育集群建设。健全“政府主导、学校协同、资源共享、特色衔接、共同发展”的集群协调机制。推进基地建设、资源共享、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学生一体化发展格局。推广教育集群发展经验,完成全区16个教育集群建设,促进每个集群形成特色。

完善集群工作机制。制定教育集群发展指导意见,指导教育集群加强内部建设、完善治理章程和配套制度,明确治理机制、主要任务、扶持措施等。创新教育集群运行机制,推进集群治理制度改革,形成教育集群与社区环境相一致的教育治理模式,促进教育与社会的协同与融合。

统筹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开展教育集群改革试验,打造以义务教育为主体的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探索创新学校集群共同发展模式,改革试验得到教育部和市教委的充分肯定。

以方庄教育集群为例,该集群涵盖学校27所。在运行模式上,建成“一平台一基地二论坛三中心”,搭建“方庄教育集群云平台”智慧学习网络,实现教育硬件、课程、师资、师训和学生活动等资源共享;在治理模式上,与街道、社区和辖区单位互动,组建集群理事会和监事会,探索“社会治理”集群机制;在教师研修模式上,采取定期研讨、名师专家指导、跨校研修等方式,加强教师培训交流;在课程开发上,结合各校特色统筹开发区域精品课程,构建集群课程体系,推动跨校课程选修和学分互认;在学生一体化成长上,通过探索集群学籍流动,畅通学习渠道,使学生在集群内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在教育环境上,建立了方庄书院、方庄家长培训中心,形成了社会支持教育、教育辐射社会的和谐教育生态圈。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