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教室:2000万多动症儿童的实验田

2015-09-16 08:38 中国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一个人的教室:2000万多动症儿童的实验田

这是一间特殊的教室:没有讲台,除了一个移动的小黑板,几根粉笔,几乎找不出任何多余的教具。

8岁的浩浩(化名)是教室里唯一的学生,他赤着脚,把鞋踩在脚下,两腿频繁地变换着姿势。他不停地晃动课桌,圆珠笔、尺子噼里啪啦地散落在地上。因为有时会撕扯纸张,他的新课本已经变得皱巴,作业本也残缺不全。

浩浩的父亲刘军(化名)坐在儿子的身旁,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紧皱的眉头一刻都未曾舒展过。他用力地摁下想要起身的浩浩,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叹息。

这是刘军陪读的第3个年头,在此之前,浩浩一直随大班上课。因为浩浩的“好动”,从入学第一天起,刘军便时刻陪在浩浩身边,“哪怕是上厕所也要跟着”,生怕与别人发生冲突。

课堂上,刘军要保证浩浩乱叫时能及时捂住他的嘴巴,乱动时摁住他的双手,测试时他会默默地把浩浩带到操场,让他独自在乒乓球台上做题。这位父亲为了让儿子留在这个集体,“几乎用尽了一切办法”。

即便如此,今年8月底,班里20多位学生家长还是联名要求学校把浩浩赶出教室,“不能因为他一个人,就不顾其他孩子的学习”。

这不是浩浩第一次受到排斥,早在2013年入学前,家长们就曾组织起来,堵住学校大门,阻止浩浩和刘军进入校园。

虽然学校最终顶住了压力让浩浩随班就读,但家长们的抗议却从未停止。

“最频繁时一些家长代表一个星期来学校三次。”武汉市积玉桥学校的校长祝正洲说,“为了浩浩的事,他们甚至到教育局、区委上访。”

巨大的压力也涌向了刘军,这个43岁的男人已经有些驼背,浮肿的眼泡让他看起来十分疲惫。

两年间,这个身高1.77米的汉子和31个喜欢摇头晃脑朗读课文的小学生一起上课、生活,成为班里最不和谐的一员。有时学校组织家长观课,他甚至不敢对视窗户外的几十双眼睛,“家长那种眼神,恨不得把我杀死”。

有时刘军在课堂上小声教训违反纪律的儿子,也会得到老师“客气”地提醒:“请你们二位注意点,不要影响其他同学。”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