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靠近那些内心向往的事情吧
有很多朋友问:为什么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有那么巨大?我的回答就是:因为作用时间长,多次重复。
任何一个观点、信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在我们还是一个几乎不和外界发生关系的小朋友的时候,就一百遍、两百遍地灌输到我们的头脑和内心之中,我们还能有多大的能耐,去分析和判断它们究竟是不是真实?到底有没有道理?就像有些小朋友很怕毛毛虫,可是他本人并没有被毛毛虫伤害过,但是他们的妈妈一看见毛毛虫就尖叫。
所以,很多时候,生活中的很多痛苦对痛苦者本人,恰恰能够起到很宝贵的提示作用。这些痛苦也许可以帮助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某些改变正在悄悄发生。如果当年的橙橙,可以顺着升职所带给她的焦虑去追溯,也许就会发现她仅仅是习惯了按照母亲对于其他人的负面印象去惯性思考。而如今小雯的遗憾,也正在带领她去面对“也许可以活得和妈妈当年不一样”这个事实?
当然,我们谁也不能保证,今天的小雯,是否会因为在事业上付出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引起先生的不满,甚至更多的家庭矛盾?但问题的关键恰恰就在此:我们,每一个可能和小雯一样,正在被内心的某个情结所束缚的人们,为什么不开口,去问一问身边的那个人——你是否愿意,看到我为自己内心向往的事情做出努力呢?
是的,我不能否定对方可能说“NO”,但是,他也很可能说“YES”啊!
我们还有一半的胜算,不是吗?
这些年来,我看过的、听过的故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觉得,如果我们的生活,仅仅是被自己头脑里的各种“想象”所限制和束缚,那真的是非常遗憾的一种人生。那些太早就对自己向往的生活说“放弃”的朋友,你有没有想过:有可能,你误会了身边那些本来想要好好替你庆祝的,十分关心你梦想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