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豆芽花”的经济学
义乌批发0.3元/个,店铺转手0.85元/个,小贩兜售5元/个
一朵“豆芽花”几经转手零售价涨价逾10倍
而“豆芽花”最初起源——“长草颜”微信表情上线首日下载量便超500万,蕴含的潜在商业价值无法估量
萌文化的生意经 衍生品卖得火 月销数千件
和街头摊贩贩卖豆芽花不同,“长草颜”形象为创作者带来的则是更多动漫衍生品收入。
据记者了解,现在,“毛腿”销售“长草颜”衍生品的一家淘宝店铺已经做到了两蓝钻,拥有5.3万顾客粉丝,店铺内上架的24件宝贝,绝大多数都是印有长草颜形象的公仔、挂饰和小贴纸,颇受众多年轻人的喜爱。 据该店的交易记录显示,一款售价49元的周边空调小毛毯,月销量1825件;一款售价26.5元的周边零钱袋,月销量781件;而一张售价9.8元的周边手机贴纸月销量也达353件,和淘宝上其他类似产品相比,描绘了动漫形象的“长草颜”衍生品明显溢价更高,也显得更受年轻人欢迎。不少买家评论称,“萌萌哒,希望你能一直画下去。”
昨日,腾讯微信团队并未公布这款表情为创作者带来的具体收益金额,但认为,微信表情的上线为形象带来了巨大的传播效益,可以让一个已创作2年的形象,在短短两个月内便形成社交传播上的引爆点,“尽管表情给形象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但表情带来的流量为以后的变现带来了无限的潜能。”这款“长草颜”表情是整个8月全国网友最喜欢的一款表情,其每天的发送量也要超过1000万次。
新名词 萌经济
就是通过萌系列产品而催生的经济行为,厂商为促进销售印刷卡通形象,吸引消费者购买。
由“卖萌”变卖“萌”,尽管业界尚未对“萌经济”有明确定义,但并不妨碍“萌经济”雨后春笋般出现。其实不过是一种基于满足消费者情感诉求的全新营销模式,再借新媒体之力立体传播,形成一种新的经济业态。
透视眼
“卖萌”变卖“萌” 萌经济何以走俏?
李光斗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
现在年轻人的主力80后和90后们,作为中国独生子女率最高的群体从小被家里六七个大人呵护着成长,已近三十而立之年却仍然嘴里唱着“不想长大”,拒绝走出父母的翅膀,整个社会“断乳期”过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人人扮可爱求呵护,人人卖萌的时代。
“萌”原意为“植物发芽”,“事物的发生”。现在人们日常用语里所说的“萌”通常是指事物非常可爱,“萌”字这一意义起源于日系漫画,随之衍生而来的“卖萌”被用来指扮可爱。
萌文化最初出现的时候流行于喜欢玩游戏看动漫的90后身上。发展至今不过短短数年过去,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衍生开来,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卖萌的时代。2013-2015年火了三季的电视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中,众多萌娃可谓是萌化了众多观众的心;年逾古稀的北大考古学教授在餐桌上用鸡骨头摆放的人体骨骼架构也曾在网络上红极一时,众多网友纷纷大呼“这个教授爷爷真是萌萌哒”。
随着萌文化的发展,商家的卖萌也玩出了更多的新花样,“卖萌”营销正在渐渐地向着卖“萌”营销所发展。卖萌的意义不再局限于扮可爱,而是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到超市大妈卖的龙猫柚子、穿内裤的水蜜桃,大到世界上最大的鸭子“大黄鸭”,这些产品无不卖的是萌物。
《爸爸去哪儿》卖的萌则是童真、是回忆、是明星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仅仅是这么一档成本不高的电视节目却拉动了亲子装、旅游、广告、相关节目等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卖萌无罪。卖萌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之一,只要能抓住用户的心思把握住用户的需求,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一代的武林“萌”主。(本组报道综合 央视、央广、长江商报 记者 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