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众筹的一次亲密接触
在杜梦杰看来,创办追梦网的初衷是源于五年前的一次筹款经历,那时百度百科的词条还没收录“众筹”这个词,他就开始摸索了。
2010年,在南京邮电大学读大三的杜梦杰看着同学们一个个都在准备出国、考研、找实习时,他一度感到惶恐,“当时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其中没一样是我想要的。”
杜梦杰把所有对人生设想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一年前他听说的“间隔年”(注: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一词却在这个档口碰了。
想到这,他冒出了休学一年的念头:像西方的学生一样,去世界各地体验生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花了整整一星期,杜梦杰写了一封标题为《休学去游学,我的间隔年》的筹款信,信中介绍了自己的游学目的、行程规划。他把将近1.5万多字的独白发在了博客上,得到200多人捐助支持。
在这封信的末尾,他加了一句话:“借钱给我,不管是100元还是1万元,我承诺3年内还清。”杜梦杰说,“我现在已经把借款还给了90%的人,那些匿名捐款的,实在联系不到了。”
最终,杜梦杰筹到了6万元。在他看来,过“间隔年”在当时来讲是很新鲜的一件事,跟许多人产生了共鸣,这是筹款成功的主要原因。
一个月后,杜梦杰带着游学经费出发了。近一年的时间,他遇见了很多像他一样追梦的年轻人。“一名来自斯洛伐克的男孩放弃了IBM的工作,来到阿富汗就为学波斯语;西雅图的许多程序员会循着乔布斯的脚步去印度朝圣,大多数西方年轻人都愿意到闭塞的地方体验文化差异。”
在国外待了8个月,杜梦杰从游学的最后一站阿富汗回国。“游学经历给了我一些启发,很多年轻人喜欢稳定,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也会恐惧,或者总是受限于各种因素而无法实现。”琢磨着自己筹款的经历,杜梦杰希望帮助更多人通过这种方式圆梦,“我希望有这样一个平台,让有想法、有行动力的年轻人去实现梦想。”
用好生命的能量
“1部手机,一人7天,8个城市,800张照片,一场展览,劳驾,能借你一星期吗?”3个月前,西芹姑娘把“漂流手机·168小时生活影展”这个梦想写在了追梦网,她想拿出一部手机,让8个人记录自己168小时的生活,并把这些影像集纳起来,在北京办一场展览,这个项目已经在第五站广州完成。
“我在支持者中选了8个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小伙伴,没入选的,也都会收到一套明信片,包邮!”22元,是她从香港发快递的费用,也是西芹姑娘给参与者设定的筹款额度。
在30天内,西芹姑娘获得了145人的支持,2787元的筹金,她记得有一些不求回报的人,匿名支持后就走了。但这也意味着她要多搭上1000多元的明信片印刷费,在她看来,这个活动的意义,远远大于金钱。
从第一站南京开始,西芹姑娘就在微博和朋友圈全程直播,她希望影像的力量可以在人们之间做传递。
在帮助一个个梦想实现落地的同时,追梦网会根据梦想筹款天数的不同,收取不同比例的手续费。西芹姑娘设定的筹款天数为30天,这意味着她将交出筹款金额的5%。对于那些在规定天数内筹款失败的用户,追梦网会把酬金全部退回到支持者的账户。
在杜梦杰创业的4年里,他把国内的众筹环境看的很清晰,从起初的一两家众筹公司演化成现在的上百家:股权众筹有天使汇、音乐众筹有乐童网、影视众筹有淘梦网;淘宝、京东、百度、优酷也相继推出了众筹平台。
眼看着巨头们纷纷涌入这片市场,杜梦杰却表示“并不担心”,“一些公司把众筹做成了预售,而我们会一直坚持做实现普通人梦想的平台。”
对于追梦网来说,一旦打出预售的招牌,将获得可观的交易额以及更多用户参与度,但是,这无疑会让它失去本来的特色。
信任机制是众筹网站共同面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内忧”,杜梦杰还主打“熟人牌”。通过追梦网的App,一键把梦想分享到朋友圈,让好友帮忙筹资,增强众筹的信任度。
今年9月,杜梦杰在旧金山成立了分公司,并安排了两人负责新产品在北美地区的运营,朝着“全球化”的目标迈出了第一步。
“既然你一直在帮别人圆梦,那么你的梦想是什么?”
听到这个问题,杜梦杰回答干脆:“打造一个全球性的平台,推动人类的探索和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