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答问学前教育热点难点

2015-11-25 11:07 新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教育部答问学前教育热点难点

让孩子不仅有园上还要上得起——教育部答问学前教育热点难点

新华网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刘奕湛、吴晶)学前教育能否纳入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投入何时达到国际平均水平?民办幼儿园如何留住合格教师?幼教“小学化”倾向怎样扭转?“黑园”现象怎样遏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过半,学前教育依然面临很多备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根据24日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学前教育专题报告,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需要考量

问:学前教育是否会纳入义务教育?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老百姓希望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反映了大家希望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上幼儿园,而且能够上一个价格既便宜教学质量又好的幼儿园。但是这个问题涉及立法和条件保障能力等诸多因素,目前暂时没有时间表。今后要做到入园不难、入园不贵,各级政府要履职尽责,多建普惠性幼儿园,让孩子不仅有园上还要上得起。

(小标题)科学核定成本:加大投入维持幼儿园日常运转

问:评估报告提出,国际经验表明,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在80%以上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学前教育经费占比平均为9.67%,2014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达70.5%,但相应经费占比仅为3.5%。政府在学前教育投入总体仍然过低,如何解决?

郑富芝:大多数公办园以及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的日常运转主要依靠收费,亟待建立长效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建机制的核心是财政投入的标准问题。因此,下一步工作重点是科学核定运行成本,推动各地制定公办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完善普惠性民办园的扶持办法,把政府投入和老百姓负担二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