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最看重孩子哪些核心素养(3)

2015-12-04 12:04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家长最看重孩子哪些核心素养

“文化修养”素养

文化素质不只是教给孩子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是指孩子所接受的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包括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读、听、说、写、画、理解和观察……家长可以从小就给孩子培养这些技能,交谈、唱歌、演奏、文字游戏、阅读、写作和绘画等都是为孩子建立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基础的非常好的方式。一些日常活动,比如去图书馆、超市或者是动物园、博物馆等都能给孩子提供培养良好素养的机会。

让孩子爱上阅读

王瑞芳(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阅读也是一个我十分关注的方面。因为我的自身成长过程中,我能深刻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性。很多家长都会头疼,为什么孩子数学题就理解不了呢?其实我的孩子一开始也存在着解不了数学题的问题。后来,我让孩子读题,发现孩子基本上的句子停顿都不会。让孩子爱上阅读后,他的数学学习更有效率了,语文写作也流畅了,通过亲子共读,我们的关系也更和谐了。

培养孩子从兴趣出发

肖然(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许多人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也不精于某个领域,他们的孩子却成了行业精英。对大部分人来说,能否成功,取决于踏实和专注。女儿从幼儿园中班起,报过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比如:泥塑、围棋、舞蹈……但现在基本都半途而废。一直踏实专注坚持下来的是阅读,大量广泛的阅读,让她从上小学就在语文上表现突出。随着年级增高,获得了不少作文竞赛的奖项,荣誉也让她更自信。从兴趣出发培养孩子,踏实专注做下去,量变才会最终达到质变,而不是没有意义的复制。

■相关链接

核心素养

到底是什么?

去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国际上长达20多年的研究表明,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只有找到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