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要与教学深度融合

2015-12-07 11:14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信息技术要与教学深度融合

面对当前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的教育新形势,办学必须顺应和借助“互联网+教育”的新理念、新平台和新技术。通过借助现代信息手段,着力加强相关学科的纵向衔接和横向配合,课堂教学从面向全体向惠及全体发展,从而推动跨学段整体育人,跨学科综合育人,培养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奠基。

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我校尝试引入“智慧教室”这一项目,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研究,希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教与学方式,构建开放、活泼,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新生态。

“智慧教室”是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在台湾发展迅速。它是将教室的互动电子白板、视频展台、即时反馈系统的操作合而为一,不仅可以实现课堂多媒体互动、远程高清互动,还给每位学生配置了即时反馈的遥控。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抢答,让课堂教学变得更简单、生动、高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同时,该系统还具有学习诊断分析服务,能为教与学提供充足的教学分析报告。

通过全员培训,专家引领和骨干带动,教师们逐步体会到“智慧教室”这一教学新平台对于促进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智慧有机融合的突出作用。特别是在台湾吴权威教授等教育同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教师使用新技术逐渐熟练,效果逐步提升,“学习过程变得更为生动和富有乐趣”。

与此同时,实施跨学科、跨学段的校本教研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一种新的教研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形成不同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特别是对九年一贯制学校来说,实现学科已有教学方式方法之间的大融合,有助于教师的相互学习,可以促使教师了解不同学段的目标及要求。

经过实践探索,我校初步建立了“4+1+1教研模式”。“4”就是同学科的教研:1~9年级大教研、1~6年级学段教研、7~9年级学段教研、备课组教研;第一个“1”就是跨学科教研,科学、艺术、科技大组联合教研;第二个“1”就是网络教研,成立微信群。中小学共14个教研组,组建14个微信群,9个年级组群。这样一来,线上线下,从面对面的交流研讨,到突破时空限制的网络互动,教研形式更加灵活多变,教研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教师更能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制定相应的措施,因材施教,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教师跳出单打独斗的狭窄圈子,大家共享教育智慧,促进了学科教学的相互影响及教师专业成长,为实施面向未来的教育提供了支撑。

(北京市望京实验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刘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