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盘点13起教师被袭案:多因履行职责而受害(4)

2015-12-10 08:34 中国新闻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媒体盘点13起教师被袭案:多因履行职责而受害

分析

学生心理问题未得到疏导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微博)表示,当前校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前学生的学业压力大,同时又由于处在青春期,面临人际交往、情感的困惑,学生 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如果无法得到疏导,就可能以伤人或者自伤的方式爆发出来。而且现在的未成年人法制观念淡薄,崇尚以“武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协商、沟通 解决问题。

加之一些未成年学生,热衷漫画、游戏,而漫画、游戏中充斥着暴力内容,因此,他们也会将此用到实际生活中,认为敢动拳头有勇气、有魄力,这就把粗鲁当成了时髦。

北京大学(微博)社会学夏学銮教授表示,当前社会的浮躁也是导致校园暴力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

“我们的老师可以多学习一些心理学,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老师应该用心去了解学生,要明白他的心思,懂得他在想什么,而不是简单的说教。而且教师还应该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公正是孩子信赖老师的基础。”夏学銮表示。

家庭和学校教育缺失

海南省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李惠君认为,校园暴力集中在中学生身上,这个阶段的孩子多处在青春期,激素分泌不平衡,容易冲动,常常会因为一个想法或一句话产生过激行为;其次,家庭和学校教育缺失。

“把孩子送到学校,我们自然是希望孩子能不让我们操心,学习优异。”一位家长在网上跟帖说道。“老师也根本没有时间做到真正去关心学生,他们大多数都把精力用在学校事务和教学成果上。”

李惠君分析,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也缺乏互相理解,他们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分数,而忽视孩子的身心变化,而这个阶段的孩子情绪容易失控,学校和家长如果不能及时给予指导和教育,很容易导致孩子有暴力行为。

此外,社会因素也有影响。例如,有些电视剧会呈现暴力镜头、网络游戏也有暴力主题,孩子们习惯模仿和复制,在这样的环境中会认为暴力没有什么大不了。

熊丙奇认为,任何恶作剧都不能以侵犯他人权利为前提,学校内师生的关系在人格尊严上是平等的,要提高师德,关键在于构建能保护教师和学生平等权利的制度,不 偏袒教师,也不纵容学生,这才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缓解师生冲突。试想,如果有家长委员会参与这件事的处理,相信会有让各方都接受的更好的处理结 果。因此,关键在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行民主管理。文/张莹

10月18日,湖南邵东,三名少年进入新廉小学抢劫杀害一名女教师,被警方抓获供。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