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招牌”要挤水分 “挂证族”日子不好过了

2015-12-21 15:55 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金字招牌”要挤水分 “挂证族”日子不好过了

“以前挂一年最少也有6000多块,现在也就2000块。”山东德州的小祁吐槽说,他是传说中的“挂证族”一员,三年前考下了国家二级建造师证书,并“出租”给建筑企业,受行业不景气和国家整顿资格证书等因素影响,今年“租金”大幅下降,这让他有些郁闷,对准备多时的一级建造师考试也有点意兴阑珊。

“挂证族”日子不好过了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唐先生也是一名“挂证族”,他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稳定又清闲,他充分发挥自己善于考试的特长,考下了多本“含金量”颇高的职业资格证书出租,“高的时候每年能收入四五十万。”

但风向对“挂证族”越来越不利了,这几年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证书挂靠行为的检查与处罚力度,而今年从人社部传出的2017年社保将全国联网的消息,更让他们如芒刺在背。

由于社保没有全国联网,许多企业为了资质保级或者升级,采取“借用”“挂证族”资格证的办法应对,这正是“挂证”滋生的根源,“一旦全国社保联网,我手头这些个证书只能摆在家里的玩意儿了。”唐先生笑着说。

我国从1994年开始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包括准入类和水平类两种,由当时的劳动人事部会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设置。此外,各地方、各部门也自行设立了大量职业资格,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至少有1600种。

不可否认,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对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为何要改革

用人单位招聘时比较看重某些证书,加上很多行业企业大量租用个人职业资格证书,租金不菲,证件出租变得有利可图,由此催生了大量的“考证族”。尤其是大学生,有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拥有资格证书的数量,少则三四个,多则十几个,他们为考证投入的金钱精力更难以估算。

但很多证书并没多大用处,而且各部门、机构推出的认证种类繁多,认证交叉重复,证书的权威性难以判断,考核方法不够科学,加上隐藏其中的资质作假等现象,屡屡被社会所诟病。

“认证项目确实是太多了,重复量也大,有些本是水平评价类的,也被归入了准入类。此外,考试和培训分离、鉴定和培训分离做得不够,有些部门在监督管理上做得不够好。” 人社部副部长汤涛表示,减少和取消职业资格项目势在必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职业资格不能成为就业创业的门槛。”

据了解,去年以来,国务院分四批取消了211项中央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我们还在筹划第五批,第五批完成以后减少的工作就告一段落。” 汤涛说。准入资格的“金字招牌”正在被痛下杀手,挤掉其中的多余水分了。

国内某大型职业教育机构创始人欧蓬告诉记者,虽然他们是做资格证书培训的,但特别支持国家取消一些证书项目的做法,“有些证书价值确实很低,而且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不必要的考试加重了企业和员工的负担。”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