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领域,正常的人才结构是1个科学家、10个工程师、100个技能人才。”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说,科学家和工程师可以引进,而各国都没有大规模引进技能人才的先例。
于是,市场经济中的供求关系开始发挥作用——很多技工院校的学生没毕业就被“抢购”一空,如汽车制造等很多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月起薪往往在5000元以上。
【未来】从国家战略来说,要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唯有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一支拥有现代科技知识、精湛技艺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我们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更好地能为技能人才提供成长、成才、实现价值的发展空间。”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说。
【企业岗位流失:涉及范围不大】
值得警惕的是,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确有一些企业出现岗位流失和减员现象。
“但总的来看,涉及范围不大,人员分流平稳,未发现普遍性的裁员潮。”李忠说,“根据对全国3万多家企业监测的情况看,在走势上,三季度以来监测企业岗位流失率低于上半年岗位流失情况。”
从数量上来看,前三个季度监测企业岗位流失数量的总数占整个监测企业岗位总数的比例不到5%;从行业上来看,岗位流失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化工等行业,多是化解产能过剩或环境治理的重点行业。
“但经过政府的大力帮扶和企业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裁减人员通过转岗培训实现再就业,或者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实现了人员平稳分流。”李忠说,这些人员基本上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就业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未出现大规模企业裁员潮。
【未来】就业困难人员多数年龄偏大、文化技能水平较低,单靠市场难以实现就业。随着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进程的加快,还将出现新的就业困难人员。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是落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重要内容。
为此,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援助政策措施,将日常援助和集中援助相结合,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鼓励企业吸纳、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多种渠道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