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记事起,妈妈就叫我背了很多唐诗宋词。妈妈是偏爱李白的,所以让我背的诗,大多是李白的。可我却喜欢苏东坡多一些。小时候读到他的“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时,便觉得他定是个眸子清凉,眉目多情的人。尤其是读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时,更是确定了这一点,总是在脑海中浮现出儒雅温婉的男子背着手伫立在桃花飞扬的美景中这样恬静祥和的景象。
那个画一样的男子似乎是遥远而不可及的。但随着我读过的他的诗词越来越多,我感觉自己似乎在慢慢向他走近,像是在慢慢慢走近,那幅画中。他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是他对生活的热爱,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是他对弟弟苏辙的手足深情,是他对不幸分离的人们的同情。他说“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难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那是他的豁达乐观,是他的不服老,是他对生活的一颗热情跳动的心。
他性格直率,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政治上自持己见的人,十月下跌的漫步者,是春来赏花、秋浓煮酒的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他性格爽朗,直言不讳,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所写定是心中所思所想。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于自己有何利害,就一概置之度外了。
尽管苏东坡为人豁达乐观,但也有情绪低迷的时候。在苏东坡经历了“乌台诗案”出狱以后,被降职为非常低微、并无实权的职位。在此期间,他心灰意冷,多次到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但他很快恢复。尽管黄州也许是穷困肮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敏感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痴迷这些合而为一,使他的日子变得美满舒服。他真的是过上了春来赏花,秋来煮酒的惬意的日子。身上金钱不多,但身边的空闲不少,他开始享受每一个日子带给他的快乐。
苏东坡,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总能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