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麻小学三(1)班贾和钰在家进行网上英语学习 周良摄
和平里第四小学学生在家参加数字课堂的学习 周良摄
重污染红色预警下,全市中小学生迎来了第二次“停课”。网络直播、微信授课、数字学校……各方资源充分被动员调集,信息化手段让不少学校实现了老师一人“坐堂”,学生“SOHO”上课,不仅“不停学”,而且“不打折”。
“微课堂”时而静默时而讨论
昨天(21日),八一学校高二(1)班的老师借助“语文学习专区”微信群,为学生们打造了一节新鲜的网络课程。上课前,老师先讲好“规矩”:课程分两个阶段,静默期和讨论期。在静默期,只有主讲人可以发言,在线的同学同步阅读但不能发言;在讨论期,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言。
这节课的主讲人不再是老师,而是语文课代表唐璇。她选择了杜甫的《春夜喜雨》为自己的主讲题目。这位“小老师”从古诗的写作背景入手,结合诗人的生平逐句赏析了诗中使用的艺术手法,虽无一“喜”字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喜悦之情和对春雨的赞美。“无论时代怎样改变,方法如何更替,学到知识才是最终目的,学习也会是我们一生的主题。毕竟生活不仅有眼前的期末考试,还有诗和远方。”在微课堂上,孩子们的讨论热情一点儿不亚于常规课堂, 对于这种新鲜的授课方式也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同样开展微课堂的还有三里河第三小学的刘如玉老师,她利用微信平台开展了《语文创意课》教学;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的学生也在微信学习小组中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