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停课引发线上线下教育新思考(2)

2015-12-23 08:45 光明网-《光明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微课变“慕课”,线上线下教学优势要互补

“又见雾霾红色预警,第二次‘停课不停学’。这很有可能成为孩子成长过程的常态。”作为母亲,晏镝感到孩子们一定会从多次“停课不停学”中有所收获。

“‘停课不停学’,一定不是把学校的课表照搬到家里。”北京五中校长张斌平告诉记者,他常常会记起“非典”时期停课在家的一个多月。那一年,学校有38位同学考上北大清华。他表示,停课在家,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这次停课,学校正朝这个方向努力。

从北京发布橙色预警,禁止中小学生户外活动起,张斌平就在想,这种弹性安排是否会演变为一种常态?教学方式都将发生怎样变化?也许,雾霾停课在某种程度上让人们重新思考线上线下教育的衔接融合。

“不能把‘停课不停学’简单地理解为在网上开同步课堂。”人大附中教师刘成章表示,那种按传统课表上课的做法,恰恰浪费了互联网最大的优点——超时空性。在家在线学习应该打破传统教育的课时、班级限制,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选择科目,选择难度,选择进度。这不光是雾霾下的应急措施,而是日常教育改革题中应有之义——把传统课堂的实时互动性与在线课堂的自由选择相结合。从长远来看,学校应该提前规划适合在家学习的课程内容和课型,把一个个微课变成“慕课”,发挥整个备课组,整个教研组甚至全社会的教育力量,做好资源整合共享,这恰恰是传统教育迎接互联网的优势。(光明日报记者 靳晓燕)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