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里的感恩文化(2)

2015-12-23 16:17 光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国学里的感恩文化

(四)

在中国文化里,有时候并不直言恩情,报父母养育之恩的词汇是孝,报君主知遇之恩的词汇是忠,报朋友互助之恩的词汇是义,划分得非常分明。—— 然而针对男女之情,却直接说成是彼此之恩情,所以叫做“恩爱”:

执手相对,叫“一日夫妻百日恩”;

劳燕分飞,叫“昭阳殿里恩爱绝”;

女子对丈夫的眷恋难舍,会怅惘说“红颜未老恩先断”;

男子对妻子的念念不忘,会自责说“报答平生未展眉”。

男女相爱,在中国人看来,是彼此给予了对方恩情,要彼此报答对方的恩德。所以中国古典式的爱情,更是一种彼此守护的恩情,叫做“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五)

既然儒家经典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家国天下看做是最高追求;

既然民间俗语里,都把国家称作是“祖国母亲”,——那么,在中国文化中,最高程度的感恩、报恩,不是仅仅针对小情小爱的个体,而是面对哺育了自己的民族和国家。

当我们无时无刻不体会着“天之无恩而大恩生”,怎可对脚下的土地不知恩?怎可对己身的文化不感念?怎可对民族的同胞不感恩?怎可对祖国的培养不报恩?所以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于谦说“一片丹心图报国”,曹植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六)

中国文化讲“恩”,不仅是感恩,更是报恩。

感恩父母之慈,还以孝;

感恩主上之遇,还以忠;

感恩友朋之亲,还以义;

感念夫妻之情,还以恩;

感念祖国之恩,还以爱。

感恩从身边到远方的所有殷殷之情,感恩家庭,感恩社会,感恩祖国。

(文 | 曹雅欣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