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学者结束挂职谈体会:官场不是传说的宫斗剧(2)

2015-12-24 16:39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北京8学者结束挂职谈体会:官场不是传说的宫斗剧

对话

党外人士挂职 “大家都不见外”

北青报:挂职即将结束,这一年来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孟安明:在这一年来中,参加了单位的委办公会议,参与了一些重要决策。作为学者,参加的调研比较多,以前就长期研究生物领域,主要参与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工作。手里正在做一个关于科学软实力的调研课题。北京市提出创建科创中心,科学软实力的内涵、评价标准,这些我们之前好像研究不是很多,怎么建科创中心,怎么扩大科技影响力,这些都是我想琢磨的。

杨旭:这一年的挂职,自己的思考上,在做推动北京建筑绿色化发展的研究,这是未来必然的方向,这和规划建筑关系密切,我很感兴趣。城市的发展不是简单地说限制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有更加绿色的标准和措施。我有一定调研,想完整地做一个书面的建议报告。

北青报:作为党外人士,突然到政府机关挂职一年,有没有觉得有距离感?

杨旭:我每周都去单位,大家对我不见外,都很支持工作。

北青报:挂职给自己带来了哪些收获?

孟安明:挂职可以更方便地了解政府机关的想法,以前对政府支持科研项目的机制和导向都不是特别了解,通过挂职,就会了解政府机关是怎么操作的。这种影响也是相互的,我也会让政府机关了解科研人员的想法,比如在立项上,奖励科研项目上,也更了解科研人员的情况。此外,以后自己在建言献策上,也会更有针对性,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想象的东西在真实社会中不一定能发挥最大作用,还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状况。

杨旭:珍惜了,获得了。全面了解政府部门的想法和工作。

北青报:挂职这一年,有遗憾吗?

孟安明: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做,最开始还要熟悉一段时间,参与深度有限,觉得一年时间比较短。

杨旭:遗憾就是,一年匆匆而过,有些东西可能没有来得及充分利用好。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图片制作/沙楠

新闻回顾

2014年12月,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启动本市第二批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

张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挂职市商务委副主任。

张兴凯: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民革北京市委副主委,挂职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旭: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台盟市委委员,挂职市住建委副主任。

孟安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挂职市科委副主任。

赵进东: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致公党中央常委,挂职市农委副主任。

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挂职市卫计委副主任。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挂职市文化局副局长。

邢念增:朝阳医院副院长,挂职市食药监局副局长。

(文中职务皆为2014年12月时任职务)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  作者:李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