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剖析留守儿童之殇何时休:应建立硬性救助机制(3)

2015-12-28 13:17 检察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媒体剖析留守儿童之殇何时休:应建立硬性救助机制

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学校配合 家庭尽责

李弘

从政府层面讲,首先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在有效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的前提下,单独制定保护农村留守儿童权益法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留守儿童权利保护,建立健全委托监护制;其次是消除政策障碍,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挂钩的城乡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三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中小微型企业,加速推进小城镇发展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切实增加本地就业岗位;四是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广设农村寄宿学校,让留守儿童有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从社会层面来讲,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通过开展互助行动,经常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加快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借助非盈利性的社会机构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设立稳固的关爱平台,不断开展行之有效的关爱活动。

从学校层面来讲,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机制,配备心理辅导老师,给留守儿童更多的情感和心灵安慰,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尊”思想,教他们如何做人做事,如何保护自己;在学校建立“亲情视频聊天室”,安装“亲情电话”;组织留守儿童探亲旅游。

从家庭层面来讲,要强化家长的监护责任,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给予更多监护与教育

李雪雯

因留守儿童畸形成长而衍生的社会问题,关涉城市与农村生活的众多方面,难以短期更改,给予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更多监护与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其一,填补亲情缺位。一方面,由外出务工集中地的政府牵头,劳务输出地政府积极配合,建立起“务工人员之家”的城中特区,提供廉租房、学校等基础生活设施,鼓励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使父母的陪伴和言传身教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在劳务集中输出地大力推广农村学校实行寄宿制。留守儿童普遍存在隔代教育问题,往往出现“只顾温饱、无力相教”的教育窘境,推广农村学校寄宿制便于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专业的管教。在学校内要配备良好操守的专职教师队伍,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并着力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留守儿童在学校拥有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其二,广纳社会资源。充分吸纳公益团体、慈善机构以及各类媒体资源,广泛利用民间资本为关爱留守儿童的软硬件建设提供源头活水,利用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资源,通过正面事例传颂、负面案例普及等方式,共同营造“父母子女常沟通、社会各界多出力”的留守儿童关爱氛围。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