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不放假大学”要做改变!中山大学发布消息,该校拟调整学期制,由三学期改为两学期制,2016年开始实行新学期制。2009年开始,中山大学推行三学期制,两个大学期中的小学期集中做实践教学。
11月29日,中大校内媒体中大青年推送消息称,中山大学研究同意,调整学期制,由三学期调整为两学期制。中大官方微信30日也发布消息对此加以确认: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多次研究,中大将调整学期制,由“三学期制”调整为“两学期制”,按照“秋季学期20周+寒假+春季学期20周+暑假”的方式设置学期。
广东高校学期改革“首个吃螃蟹者”
2009年9月开始,中山大学正式推行三学期制,在中大本科生及研究生中全面实施。该校三学期分别为秋季学期(9月中旬—次年1月中旬)、春季学期(2月下旬—7月初)、夏季学期(7月初—8月初)。中大因此成为广东高校学期制度改革“首个吃螃蟹者”。
中大表示,实施“三学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科专业教学组织开展的不同需求,尤其解决学校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跨校区选课困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程度偏低、新生军训割裂长学期教学安排整体性等问题。“实施6年多来,在促进优质资源引进、跨校区教学资源共享、增进教学国际化发展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此前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大实行三学期,主要是希望可以有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做实践教学。相对重要的原因是,中大实行多校区办学,不少学院在多校区办学,三学期制中的小学期可以方便学生参加通识课、跨专业选修课和双学位的修读。对中大老师来说,小学期可以授课,也可以进行学术研究。
10月中旬开始制定方案
有中大老师昨日告诉记者,随着中大校区整体布局稳定,同一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校区读书的情况已不多见,中大“三学期”原来要解决的问题也已得到基本解决。中大校方则表示,从10月中旬开始组织制定学期调整方案。为何进行学期调整?中大介绍,在珠海校区以及未来深圳校区的建设中,将逐步形成相对健全的学科体系格局。因此,学校在结合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工作要求和总结“三学期制”实践基础上,对“学期制”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不同的学科实践教育方式有所不同。人文学科主要侧重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医科更早接触病人,理工科接触业界前沿技术。据介绍,有超过一半的院系有组织地安排到校外进行实践学习,如人类学系会组织田野调查,历史系做口述历史,信科学院、软件学院到相关企业实习。“在夏季学期期间,学生的课程和实践教学都是有学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