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上好“人生第一课”(2)

2015-12-30 13:54 健康咨询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青少年上好“人生第一课”

■故事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一伟大历史时刻,中国政府首次为抗战胜利日举行大阅兵。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高一(4)班学生任梓萱有幸作为中学生代表光荣地来到了天安门观看。

阅兵式上升旗仪式一开始,无论是热情洋溢的小学生,抑或是年近古稀的老战士,每个人的表情都分外庄严重。回忆当时的情景,任梓萱说:“这大概是我迄今为止听过的最响亮的国歌合唱。所有人似乎都用尽了自己的全力,自豪地唱起了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当时的场景也许只能用气吞山河来形容。那一刻,我真的有种被感动到流泪的冲动。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们是一家,大中国人是一家!”

举行升旗仪式、聆听抗战故事、祭奠先烈……今年9月开学,北京市各学校都纷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开展了开学第一课教育活动。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民兵吗?现在还有民兵吗?今天我要说的是,我们不能忘记,在当年抗击日寇的排山倒海的队伍里,有一支不穿军装,却跟着党旗、军旗、战旗出生入死、前赴后继的队伍。”一部中国民兵史,就是一部人民战争史,来自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的工作人员走上讲台,讲述了半个多世纪来,民兵们配合八路军、新四军同日寇进行了长达8年你死我活斗争的历史。

这是今年北京小学通州分校“铭记历史,童心筑梦”新学年开学典礼上的一幕。该校校长刘卫红说:“抗日战争14年,中国付出了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这段历史必须永远铭记。”

2015年北京市各大中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暑假期间,由37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首都各大高校在校学生组成的首都大学生纪念抗战采访团,启程奔赴长沙、昆明、延安等地。在随后的10余天里,这些“90后”大学生们“重走西南联大之路”、到革命圣地延安寻根“抗大”的足迹,和历史亲历者、专家学者交流座谈,并利用手中的笔、镜头和手机等记下那段难忘的历史。

北京大学学生金畔竹认为,此次重走西南联大之路和“抗大”寻根之旅,是对抗战烽火中大学精神的求索,也是对个人品行和理想信念的升华。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北京市教育系统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缅怀先烈,以史鉴今,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的报国志向,为他们上好“人生第一课”。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滑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