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志愿者街头劝阻闯红灯(2)

2016-01-04 08:36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大小志愿者街头劝阻闯红灯

为安全

小志愿者好言相劝

马路对面的红灯亮起,6名志愿者便站在斑马线一侧,通过手中的宣传板连起一道“人工栅栏”。宣传板上写着“为环保、为安全、为健康,停下来等等绿色”、“我承诺、行车中不向窗外扔垃圾”等标语。行人一见这架势,就停下了匆匆的脚步。不过,也有个别行人假装没看见或没看懂,“呦,这是干什么呢?怎么给马路拦上了,不让过了?你们是要拍照吗?”说着就要闯红灯,这时就会有一位志愿者跟上前去劝阻。

遇到行人闯红灯,劝阻时有什么方法或者窍门?汪细林说,首先要把第一个带头闯红灯的人拦住,大家的从众心理较强,第一个拦住了,大家也都不闯了。另外,让一些小志愿者喊出来劝阻,行人们往往不好意思再闯红灯了。他会告诉志愿者们“通用说法”——为了您的安全,能不能在斑马线后等绿灯再过。您这样很危险……“要先说‘为了您的安全’,这样行人容易接受,说服力更强。”不过,汪细林也坦言:“现实中有些行人实在着急,是劝不住的,我们重在倡导。”

为环保

绿芽头饰“播种”文明

“嘿,这些年轻人头上都戴着朵小花,真有意思!”一位过马路的老人看到志愿者的头饰特别感兴趣。去年,一种“头上长草”的头饰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活动当日,年轻志愿者大多也都戴上了头饰。

“您来回答一道环保选择题,如果答对了,我们送您一个,回去给孩子戴着玩儿。”汪细林搬出了一大兜子“头上长草”和一沓题目卡,“题目都不难,我们主要是希望行人多多参与,都来关注环保和绿色出行。”他说,这个志愿行动与“种子力量”环保行动合作,“我们头上的绿芽头饰,就代表着我们希望把文明的种子播种下去。”

为传承

带着孩子做志愿者

在参加活动的一群志愿者中,有两个小朋友特别引人注目。8岁的小姑娘葛天一,脸蛋儿在寒风中被冻得通红,但仍然兴致勃勃,一遇到红灯,迫不及待地喊妈妈拉起“人栏”。志愿者尹女士专门从石景山赶来,这已经是第二次带着女儿参加活动了。“现在中国式过马路挺多的,我希望能借这个机会,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同时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儿。”

10岁的吴晟元小朋友开始有点扭捏害羞,但过了一会儿,就敢大方地去劝阻行人了。他的妈妈赵妍说,“孩子挺内向的,今天算是勇敢跨出了一大步。当有人听从劝阻等到绿灯再通行时,他还会礼貌地附上一句‘谢谢’。”

来自林业大学的大一志愿者王泽逸,穿着卡通衣,戴着厚重的头套,扮演一颗绿色的种子。来来往往的小朋友都来跟他合照,他也会不失时机地告诉小朋友“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头罩有点闷,有点沉。所以虽然天气冷,可我已经出一身汗了。”王泽逸坦言,以前自己着急时也曾经闯过红灯,“今后应该是不会了,我了解了志愿者的辛苦,也明白了遵守交通规则不仅安全,也能减少尾气排放。我会将这些体会和知识告诉更多人。”

■记者手记

为蓝天出一份力

元旦假期第二天,无论是宅在家里看书看剧,还是出门逛街看电影,都比站在大马路上吸雾霾和尾气舒服百倍。但仍然有一群热心的志愿者,愿意以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北京的蓝天做出贡献。

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与平时提供指路、引导的志愿者不同,劝阻志愿者常遭到行人的无视甚至白眼。行人问路时,对提供帮助的志愿者连声道谢;但如果闯红灯时被志愿者劝阻,有些人就会不理解,依旧我行我素。采访当日,志愿者们还遭遇了一场小尴尬。几位巡防队员工作时,看到志愿者们走到了斑马线上,直言生怕他们“添乱不帮忙”。志愿者们好言解释,称到斑马线上是为了把行人劝回来,疏忽的地方会注意改正。巡防队员这才表示理解:“知道你们是做好事,一定注意安全!”

令人欣慰的是,志愿者的行动正在改变着行人的习惯,激励着更多人参与进来。汪细林说,他们在东大桥服务时,被陈经纶中学的家长看到了,家长们不仅表示感谢,还带着学生参加了他们的活动。

其实,受到工作时间、家庭等原因限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志愿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也为北京的蓝天做点贡献。比如少开一天车、多绿色出行,哪怕只是不闯红绿灯,也许我们的朋友圈就会刷出更多“蓝天”。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