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又一代的人,未曾改变过的是对青春的渴望。
有人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有人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却又都不尽然,吸引人们的应是在年少阳光下跃动的生命,激情如斯,炽烈如斯。
青春的渴望在与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
林清玄在《激情的蔷薇》中写道:蔷薇一生中最激情的绽放,亦是她颓败的开始。如同青春。正因为这是生命中不可多得的时刻,才显得弥足珍贵。不论在这倾情疯狂之后的结果如何,都不会阻挡我们此刻纵情欢愉。青春便是心甘情愿地挥霍激情。一丛的蔷薇,并不孤单。一室的少年,出席在各自的青春中,演绎在对方的生命中。
青春的渴望在于不可知与不可重来。
《忽然七日》的女主对于“丘比特日”一次一次的重复来过,因为仍有遗憾,未能逃脱既定的安排。最后做认为自己应做的,想做的便可。不知是否仍有第八天在等着她。《蝴蝶效应》中的男主修改过去的事情,细微的差别却足以致死。一喜一悲。我们不是书中的主角,未能超出既定的常规。对于不可知的事物犹有好奇与憧憬,对于不可重来的事却少了慎重与担忧。但这都并非关键,只要享受这难得的盛宴便无悔于其身。自己的行为,自己的选择,自己的青春,永远不要因此怪罪自己,走过即是财富。
青春的渴望在于独特的经历。
各种青春文学销量良好,一路追捧。因为他们的青春不同于我们,渴望从书中的情节中窥探自己未曾看过的景,未曾走过的路,渴望借以丰富内心,更好的体会青春。青春本就是独一无二的,你的不一定最好,但却已刻上了你的印迹,是独属于你的精彩。
青春是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相逢了,所有该发生的都发生了。走出森林,他便不属于你了,但没人能掩盖你赤诚的心,疯狂的笑,曾对青春的渴望。
(推荐教师:杨青)